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建國中學黃儷慧:卓越的孩子也可能有危機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黃儷慧說。的確,在她的生命裡,有兩個人的生命,深深影響了她。 「會不會讀書都無要緊,一支草一點露,凡事好好做就很好…」,纏小腳的祖母,卻有著最開明、遼闊的胸襟,她從不打罵,但深得兒孫們的尊敬,她不滿口大道理,卻是黃儷慧心中的典範。祖母的父親是私塾老師,所以她對選擇就讀師大的黃儷慧有著深深期盼:「阿慧啊,汝就愛好好做!」這樣的期盼,溫柔地引領著黃儷慧,走上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之路。 黃儷慧也是家中第一位基督徒,每當她混亂失措,或遇到難解的學生問題,耶穌的生命便化為聖經的話語,躍然紙上,安慰、造就、勸勉著她。祖母與耶穌,他們的生命,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成為黃儷慧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優秀的孩子也有危機 成為老師,一開始,黃儷慧任教於私立高職,所接觸的都是愛打架、鬧事,以拳頭證明自我價值的孩子,「他們的問題是外顯的,比較容易找出癥結所在。」23年前,黃儷慧轉任「集全臺第一名於一校」的臺北建國中學,在這個朋友笑稱「躺著教都行」的學校,身為國文老師兼導師的她卻發現,各方面表現卓越的孩子,或許正隱藏著難以觸及的巨大危機。 「許多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失敗,就出現在這裡!」進入高中第一學府,以前隨便讀就能考第一名的學生,現在竟然會吊車尾,於是內心惶惶不安,於是自我否定,出現憂鬱、恐慌,甚至不斷以乖張扭曲的行為,企圖證明自我價值。 「然而,他們的癥結難以被發現,」因為過於優秀,不願示弱;因為各界期望過高,不敢發出求救信號。這樣的孩子,如何引導他們交付信任,打開心、打開口,不再於黑暗中踽踽獨行,是黃儷慧最大的挑戰。 「惟有在愛的溫度裡,教育才能真正影響人的內心深處。」黃儷慧相信,無論問題外顯或隱藏,當孩子面對軟弱時,愛是唯一的解方。 大男生合織紫色圍巾送黃老師(圖中)。 用愛引導 細心關懷 曾有學生上課趴在桌上睡覺或做自己的事,為呵護學生自尊,黃儷慧不當場斥責,而會在下課時找學生聊聊,深入瞭解原因,然後笑著對他說:「ㄟ你欠我一堂課喔,下次好好聽課啊!」她知道建中學生有完美主義的傾向,總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對於學期成績55分的學生,黃儷慧也會半開玩笑的說:「這次給你60分,但你欠我5分喔,下學期要更努力!」 被欠了這麼多,黃儷慧卻贏得了孩子的心,學生們反而更努力,以不辜負老師的細心關懷。曾有學生上傳色情影片,她知道後,心痛又嚴肅的對學生說:「我很愛你,但不愛你的行為!」黃儷慧以一句話說明了愛的聖潔與界限,讓學生深感羞愧,不再犯錯。 「要用愛引導,不要只會打罵、批評,讓孩子失了志氣,」黃儷慧說,與孩子溝通時,要善用讚美的力量,「讚美、建議、再讚美」,將大道理夾進讚美裡,才不會讓人難以下嚥。師生發生衝突時,黃儷慧更認為自己比學生年長,理應先道歉,為的是將關係挽回,使學生仍能回到愛的關係中。她看重愛,甚於事、甚於理、甚於為師的顏面,如此生命,自然能夠敲開孩子緊閉的心。 面對挫折 克服軟弱 黃儷慧透過國文教學,以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品及其生命,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敗。她引羅曼羅蘭的話:「英雄不是沒有怯懦的時候,只是不會被怯懦征服。」讓孩子知道,所謂英雄,不在於能夠征服什麼,而在於能夠承受什麼。她也引司馬遷被處宮刑一案,看見他忍人所不能忍,最終完成《史記》的生命態度;更借燭之武的臨危就國、虯冉客的能捨能讓,引導學生師法古人,發現生命的價值。 黃儷慧如此為學生的軟弱擔憂,是因為她也曾經軟弱。年輕時,經歷父親經營山林失利,鬱鬱寡歡的歲月;中年喪偶,哀傷痛苦無法自己。「因此我更能了解軟弱者的心情,也樂意與學生分享我的生命,好激勵他們不被挫折所困。」黃儷慧將自己的生命如五餅二魚撥開,與人分享,使年輕的生命得以飽足,不再軟弱,因為她相信,生命影響著生命,那是時間與空間都無法阻隔的力量。
高中校園 【我的18歲】高中決定從醫,期許大學莫忘初衷
走過高中,邁入大學,看看過去的三年和未來的歲月,我想引用王國維於著作《人間詞話》中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來做紀錄。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境界: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有明確目標與方向,登高望遠,瞭解成就事物的體系與方法。 初進高中的我和許多學子一樣都不太清楚自己以後要幹嘛,還記得那個暑假參加了科學奧林匹亞選訓營,我對於參加競賽的興趣和感動於焉誕生,想要變強的念頭在心中萌芽,同時也訂下目標要朝科學相關的領域發展,我將持續參加學科能力競賽、奧林匹亞和國際科展並以此鍛鍊自己。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中時常聽到師長分享臺大醫科學長們的輝煌過往,參加校外競賽時也發現我在化學和生物領域表現相對優秀,在經過師長的潛移默化和自我探索後,我發現醫學是個不錯的路,加上定期捐血的習慣告訴我,我有樂於助人的特質;喜歡參加競賽營隊並廣交朋友的個性告訴我,我能夠很快和陌生人建立起互信和友誼,這些都在在說明了自己適合從醫。我知道醫學系所要求的成績標準是很高的,尤其是目標臺大醫科,但當時的我知道非努力於高中課程而已,我要將精力放在競賽上,為自己未來的個人申請備審資料努力,我很清楚現在課業到高三複習時能夠精熟,所以拿到一些同輩沒有的證明是比較有價值的。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意指必須經過一番努力,堅定不移,無怨無悔走下去。 在得知自己取得問鼎臺大醫科的學測成績後,我便全心投入個人申請的資料準備,也遇到許多挫折,自傳和自我介紹被老師說沒有亮點而無法吸引教授,接觸許多醫療議題後才發現醫師的工作環境或許不是那麼理想,也有過徬徨,我曾坐在電腦前崩潰而放聲大哭,只因為感覺自己不會是那40人其中之一,準備過程不像是學測那樣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會因個人的價值觀有關,當時準備起來就覺得特別的無力。 一階放榜時我就覺得無法承受而去找導師聊我的狀況,他提醒我其實我上的機率比其他人都大,因為臺大看化學和生物的實作成績,有參加過競賽會有不錯的幫助,就算沒考上,指考用兩個月準備也綽綽有餘,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其實當初真的不必那麼焦慮。得知結果後我便開始做一些上大學的準備,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我開始找時間游泳,培養未來極需的體力,開始把荒廢已久的饒舌樂拿出來聽,希望以後加入臺大嘻哈文化研究社,同時學開車考駕照,暑假時參加一些營隊再次認識新朋友和更了解大學生活。 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境界:意指必須下足功夫,反復探索、研究,自然有所發現。 面對大學生活,我的想像就是自由變多了,但這也同時意味著責任。我即將進入臺大醫學系,課業的繁重自然是一大重點,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是一大關鍵;此外,我也有志於在未來投入一些醫學相關研究,因此在大學階段希望能夠參加學校實驗室的研究,為未來的研究能力鋪路;另外我也要加入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的醫學生交流活動,像是SCORE研究交換部門就是很好的機會,可以到國外的實驗室進行短期的醫學相關研究,相信在這些研究相關的學習下在未來能夠發明更好的醫療技術。 其他關於大學的想像和期待就比較屬於生活方面,兼家教一直是我對自己的期望,高中之前父母是我生活和課業支柱,我希望在未來頂著臺大醫科的光環兼一點家教,幫家裡減輕負擔,但也不能因此而在學習有所滑落,必須要取得平衡。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莫忘初衷,我不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困難就遺忘當初為何決定當醫生,或許深入接觸後會和自己的期待有所差異,但我也會努力走下去。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走過高中,邁入大學,對大學生活的想像與期待 Back to the future
高中校園 【我的18歲】高中學到時間管理,期許大學拓展人際
十八歲,美好的十八歲,在青少年小說裡,這大概就是小說主角的年齡上限吧!在我與其他無數少年少女的故事裡,十八是從高中畢業邁向大學的年齡。一個章節的尾聲,另一個的起頭。 高中三年就這麼莫名其妙的過了。段考、段考、段考,一個學期就不見了,重複幾次,就帶著胸花走出剛進的校門了。長愈大時間似乎過得愈快,但回頭一看,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那麼多。區區三年,從人生尺度來看,只不過是幾十分之三,但這三年是人從小孩轉變成稍不那麼煩人的小孩的關鍵時光。 高中三年所學 【時間管理】 我是那個到國中畢業都靠deadline和腎上腺素活下來的僥倖之徒!但上高中,這個方法就不行了。抬頭一看,所有同學都帶著高手的氣勢,實在嚇人。但同學還是其次,光課本內容就讓我無法正常運作。我還記得第一次做歷史練習題的時候,我的玻璃心碎了滿地…… 時間分配是自然而然摸出來的東西。上學一段時間後養成了一定的作息,我習慣一大早起床、頭腦清醒的時候寫數學一個小時。仔細審視每天的行程,會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非常多零碎時間不知不覺浪費了。調整習慣讓被吃掉的時間空出來,其實每天娛樂的時間很多。 至於長期的時間規劃,是無意間在臉書上看文章習得的技能。美觀的年曆、月曆和每日行程留白太可惜了,於是動筆填滿它們不小心就變成習慣,用那些清楚明瞭的版面做讀書計畫。彷彿多了個秘書,生活比較有條理了。似乎大部分事情節和畫畫都會變得有趣。 【調整情緒,取得平衡】 盡力不代表會把自己逼死!很重要的靠螢光筆畫起來。不能因為追逐目標而忽略了自己是個青少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計畫表上排了滿滿的進度,雖然美觀,達成的機率卻不高。我學會了在進度中排入休閒行程,在每天讀書時穿插娛樂。一點點速度不值得彈性疲乏和恐慌。 高中和國中差別是考試的頻率和範圍。考試多,必定會有成績太差或分數比某某某低的時候。考試失分只是其中一種挫折,憂鬱還有千百種其他色調。面對打擊時,必須把得失心放開,告訴自己:「過個幾年後這些都不算什麼。」甚至完全不記得。 有效嗎?有。大概持續個幾秒吧。 其實說學會調整情緒是誇大了,這是一輩子的課題。多刺激幾次就不那麼敏感了。情緒就像潮水:它會來,終究也會走,也會再來。 【Wing it !】 即興演出是個無敵重要的能力!我還沒完全學會,但有進步了。不但要克服緊張,還要臨時編出可接受的內容,每次都讓我感到腦內有股壓力,讓我在最不適當的時機漲紅臉。有時極度緊張,說話速度反而會飆快,劈哩啪啦爆出一長串異常專業的話。臺下聽眾頻頻點頭,我內心卻十分訝異,腦袋跟不上自己的舌頭。不幸的,這種好運不是想要就有,其他九成時候要靠練習。 我有種很難消除的想法: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才有資格接下任務。因為如此,我對各種競賽的第一個反應都是:Hell no. 但不做,不會找出自己到底行不行。不主持班上活動,我不會發現我其實可以。參加作文比賽等其他活動也有同樣的感悟。不需要有無懈可擊的準備,因為我永遠等不到認為自己合格的一天。遇到機會先答應再說。有了動力,將舒適圈往外推一些,其實做得到。 對大學的期待/目標 大學是比高中還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學業上再深入研究外,身分更從小孩畢業成為大人。雖然隨稱號而來的是相應的責任與紅包收入的消失,但大學所代表的自由依然讓人憧憬。 【生活自理】 要真正出家門才會明白自己平時有多公主病。我一直很期待大學的住宿。能夠離家存活超過一個禮拜是種獨立的初步證明。總是被家人嫌內務糟糕,但我相信我能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收入是另一個獨立的指標,上大學後,我計畫找份工作。 【拓展人際關係】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我有朋友。不知道怎麼主動接近人、脾氣古怪、興趣不主流、有保持聯繫的障礙……大學面對的是一群陌生的人,像一張空白的紙,我可以重新形塑自己給人的印象。同學會來自四面八方,不可能沒有志同道合的人。根據經驗,只要主動示出善意和笑容,很少有負面的回饋。交友是我升上大學最重要得目標之一。但現在想想,這樣大肆宣傳我的弱點也許是不智之舉? 【面對挑戰】 這是個持續性的目標,因為苟安是人的天性。但我知道我可以比現在做得更好。過去有多少良機是在安逸中漏接的,我不願也不敢去想。就如前面所述,遇到機會就先把握,失敗的話,到時再說。 我是個沒有真正摔過的人,所以激勵的話寫得多勇敢、多動人都是空談。所有逆境都是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感觸。但是,我願意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不管什麼都會熬過去。這樣寫還是顯得天真,真正遇到困難時一定還是不會有什麼正面的想法。不過,既然吃苦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也只能坦然承認它未來的存在。到時總會有辦法,以及留下的重要領悟。 對學業隻字未提,不是否認它的優先順位,而是因為求學問的精進是當然的。然而,智育僅是一個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將來到底會如何,只有走了才會知道。高中三年,有哭有笑,有犯錯也有學習。大學,想必一樣,也很不一樣。面對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不能說我準備好了,但我即將往前走。很確定的是,我很期待。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關於我的18歲
高中校園 太陽能模型車競賽 高雄高工奪冠
今年「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於8月初進行總決賽,共有來自全國24所高中職學校、將近300位師生,共計58隊報名參加,角逐冠、亞、季軍及最佳環保創意獎、最佳技術獎、最佳表現、最佳口才與競速佳作、創意海報等獎項。最後由高雄高工奪冠,基隆二信中學、高雄高英工商則獲得本次競賽亞軍、季軍。冠軍可獲得獎金五萬元、亞軍三萬元、季軍一萬元,還可直接進入今年11月底或12月初的澳洲塔斯馬尼亞世界太陽能模型車挑戰賽,為臺灣爭光。 由教育部南部太陽能中心、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澎高屏推動中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共同主辦的「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綜合評比各參賽團隊所有表現,包含製車影片(30%)、面試(30%),以及最後的模型車競速比賽成果(40%)。 冠軍獲獎隊伍-高雄高工。 激發太陽能光電轉換創意 第14屆全國高中職學生太陽能模型車競賽大會主席、聖約翰大學校長艾和昌表示,今年競賽方式是應用主辦單位提供的太陽電池模組,由學生挑戰在不同天候下太陽能模型車光電轉換的思維與創意。本屆比賽更增加挑戰難度,學生須將一顆生雞蛋、與一顆網球放置太陽能模型車內,生雞蛋代表駕駛,網球則代表車內的置物空間。賽後檢查雞蛋的完整性,挑戰學生製作車體的細膩度與對驅動原理的掌握度。 艾和昌校長也分享了去年勇奪高中職太陽能模型車競賽冠軍及季軍的基隆二信高中,並代表臺灣赴澳洲參加世界大賽,他們是所有參賽隊伍中唯一沒翻車的隊伍,最後更抱回第二名及第三名的優秀成績,極不容易;而太陽能模型車包含光電系統及機械製造等原理,非常有利於設計、統整與創造能力的激發,也讓學生面對未來作專業選擇時,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高中職太陽能模型車競賽至今已持續14年,它提供了高中職生有機會參與能源科技交流活動、開拓視野,讓同學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中展示自己的設計及創造力,激發他們對太陽能世界的不懈探索。
高中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林宇翔&謝孟恩,毅力驚人服務奉獻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林宇翔、謝孟恩的故事。 林宇翔-「由0與1組成的另一扇窗」 已經獲得特殊選才錄取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林宇翔,是資訊領域的解題柯南,即使彎曲的肢體也無礙於他特殊才能的出類拔萃。他主動設計開發學校線上點名系統,協助學校校園安全管理。 宇翔先天骨骼問題,全身上下的關節都異常腫大,導致手腳無法完全伸直,尤其腳部彎曲最為嚴重,無法正常行走。國小二年級時動過手術,目前仍是藉由輪椅行動。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動過三次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又因為視網膜剝離,動了兩次手術。 國小開始就對資訊有興趣,國一暑假,參加臺南一中資訊社所舉辦的國中生程式設計營,開始學習C 程式解題,開啟他對資訊世界的智慧引動。順利進入南一中就讀後,就積極投入0與1資訊教育的學習,發揮虛擬空間資訊才能的天賦,參與學科競賽的磨練,高二時過關斬將,最後晉級全國決賽。除了程式解題競賽、網站開發、網路與資訊安全等領域,林宇翔都展現天份,設計開發學校的線上點名系統。高二擔任資訊社網管,管理社團多部伺服器。通過甄試參加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台灣好厲駭、107學年度資訊學科能力競賽第七區複賽,獲得第二名。2017榮獲罕見疾病基金會成績優良獎學金、2017、2018臺灣大學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NPSC)優勝、教育部資安人才培育計畫106學年度MyFirstCTF資安競賽--銀質獎、2018資訊學科能力競賽全國賽三等獎、臺南一中第四屆國中生程式設計營擔任講師。校長張添唐眼中,阿翔充分認識他自己,充分實現天生我材、殘而不廢氣如虹的生命情懷與學習毅力。 林宇翔同學先天骨骼異常,眼睛嚴重白內障,歷經數次開刀治療,仍需靠輪椅行動,但他克服身體限制,充分展現資訊專長,在資訊相關競賽屢獲佳績,並協助開發學校許多資訊系統,樂於服務奉獻,足為全國學生之楷模。 高中職獲獎者-充分實現天生我材、殘而不廢的林宇翔。 謝孟恩-「舉起夢想」 出生高雄桃源部落,爸爸在山裡種芒果,國小時媽媽離開謝孟恩,爸爸因採收芒果受傷,引發組織炎截除一半腳掌,此後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靠低收補助。國中時教練教他練習舉重,國三全中運獲得金牌,開啟舉重之路。 考入鼓山高中後,在教練指導下孟恩身體精壯許多,技巧提升。吳銘通教練給予專業訓練外,也關懷給予最好的生活照顧,剛到鼓山,孟恩連適合的運動鞋都沒有,教練量他的腳,晚上就送他運動鞋;訓練學習心情沮喪時給他安慰,在國外比賽安定信心,是他最好的心理支柱。學校全力支撐課業學習及住宿三餐,是孟恩生活無虞的後盾。孟恩期許未來成為奧運選手可以改善家庭經濟、光耀部落,成為專業的教練或老師,不負教練長年的培養。鼓山高中校長表示,孟恩是舉重隊隊長,自小缺乏母愛,家庭極度貧困,但卻有禮謙遜、樂觀勇敢,在舉重這樣充滿寂寞單調的運動中,堅持至今成為世界級選手,他經常觀看孟恩比賽訓練,孟恩總是整隊為場上選手打氣、國外移地訓練結束帶全隊刷淨器材、向管理人員彎腰鞠躬表達感謝,都讓校長感到驕傲。 孟恩是體育班學生,家貧如洗,身世坎坷。就讀寶來國中時被發掘舉重天賦,考入鼓山高中舉重成績突飛猛進,106年獲全中運94公斤級銀牌、總統盃銀牌。107年獲市中運94公斤級金牌破大會紀錄、全國青年盃金牌破大會紀錄、全中運舉重賽94公斤級銀牌,挺舉破大會紀錄。2018獲選國家代表隊參加烏茲別克亞青舉重錦標賽,為台灣拿下金牌。2018獲選阿根廷青年奧運國家選手、2018年全國總統盃以高中生挑戰社男組96公斤級獲金牌、獲選土庫曼世界盃舉重賽國家選手、107年獲教育部頒國光獎章、108年全國青年盃96公斤級獲金牌。已為世界級舉重選手,孟恩期望自己舉起夢想朝奧運獎牌邁進。 來自單親家庭,謝孟恩同學父親因傷病無法工作,家庭經濟困頓,雖身處逆境,卻積極奮發向上,辛苦練習,在舉重方面表現傑出,全國賽事屢獲佳績,多次代表國家出國比賽,出類拔萃,練習之餘熱心公益回饋社會,足為全國學生表率。 高中職組獲獎者-身處逆境卻奮發向上的謝孟恩。 高中組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19國際化奧】榮獲2金2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19年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在80個國家、309名學生參賽中,代表我國參賽的4名學生榮獲2金、2銀的佳績,國際排名第5名(以金牌數計算;俄羅斯與韓國分別獲得4金,並列第1名,美國與中國為3金,臺灣、日本及越南皆為2金),成績表現優異。 由左至右:王昱翔、沈智恩丶郭倫昕丶吳宗鴻。 2金2銀,個人世界排名28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林文偉教授等十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訓練營及決賽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4階段在1,501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參賽。其中,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郭倫昕表現最佳,榮獲個人排名第28名。 國際化奧需融會貫通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化學領域實作與理論的年度國際競賽。比賽分為「理論」(占總分的60%)和「實驗」(占總分的40%)兩部分,各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 考題為英語版,由帶隊導師負責翻譯,考生可用母語作答。試題涵蓋化學中多項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等。雖為中學範疇,但較深入,需要較高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應試考生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近5年排名前3 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52金、48銀、11銅,近10年參賽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於1993、1997、2009、2013、2015及2017年的競賽中均全數榮獲金牌。
高中校園 【108課綱】武陵高中探究實作 氣候變遷選修開課
107年起,武陵高中自然科學領域教師與高中化學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吳德鵬、張明娟合作,依新課綱自然科學領綱精神,費時1年以每月進行1次共備討論後,預開以全球氣候變遷為主題的選修課程,提供一年級學生選修。課程實施過程中,有超過11位教師一起觀課,經試行、調整後,進一步共編單元教材,期望可提供他校於108學年度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參考。 自然科學結合公共關懷 武陵高中期望學生在公共議題的關懷方面,提升將知識轉化為行動、自我反思、表達、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選擇以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為主軸,藉由觀察、查找、驗證、整合相關資料、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小論文撰寫、相關議題公聽會等方式,探究國內外對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蒐集並分析在地能源的消耗與排碳的趨勢,思考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並檢驗解決方案的效益。該課程呼應新課綱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積極與他人及環境互動、欣賞大自然之美,善用並珍惜自然資源,為環境的永續經營作努力。 探究與實作 科學跨域整合 新課綱自然科學領綱的基本理念,強調科學學習的方法應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意願為起點,引導其從既有經驗出發,進行主動探索、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使學生能具備科學核心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能力,並強調跨領域/科目間的整合,以綜合理解運用自然科學的概念。因此,於高中階段增列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 國教署未來將持續推動探究與實作課程發展,辦理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課程研討會、入校諮輔等教師增能活動,深化教師關於科學本質、方法論、論證、建模、引導及發展評量測驗的能力,並開發、推廣課程模組,包含課程設計、多元評量方式及測驗試題等,以協助現場教師發展、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
高中校園 【2019總統教育獎】陳冠文&潘進富,突破困境綻放異彩
「2019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陳冠文、潘進富的故事。 陳冠文-「泳不放棄,奏出希望」 獲得2018年維也納全國音樂大賽菁英獎鋼琴高中組決賽第一名、亞洲盃國際音樂大賽古典鋼琴青年組第一名及2016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游泳項目一金三銀一銅,100公尺仰式金牌,破大會及全國紀錄的優異藝術、體育表現,陳冠文是個堅持執著天賦異稟的青年。 2歲時診斷出患有中度自閉症,3歲時仍完全沒有語言,叫他沒有反應,也不會與人互動。眼神空洞,沒有學習動機,時常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打斷他的重覆性或儀式行為,就會尖叫、自傷。冠文從小就密集接受職能、物理、語言、水療、感覺統合等治療,每周三次的頭皮針灸,瘦弱的身軀在頭皮上插滿20根針,強忍痛苦密集治療、漸漸開口發音。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比一般孩子花上好幾倍的時間,但即使充滿艱辛,冠文沒有放棄,一次次練習終於突破自閉症所帶給他的限制。 十幾年來不懈的努力,冠文已比別人具有更大的堅持度及耐力,他把不可能化為可能,連續四年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會長盃游泳錦標賽奪下十二面金牌。國家代表隊選拔賽中,得到四金一銀的好成績。更代表臺北市參加身障全運會勇奪一金三銀一銅、仰式100公尺項目同時破大會及全國紀錄。 冠文有絕佳的音樂天份,常常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儘管理解力不好,他需要重複一百、一千次才學會,但他勇敢堅持,挑戰各種音樂比賽,國際比賽,榮獲無數大獎。冠文期待能參與更多的國際賽,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台灣之光,為家人爭取榮耀。 陳冠文同學患有中度自閉症,且語文表達不足,雖學習歷程艱辛,但能奮發學習,在艱困中找到自己的才能,在國內外鋼琴大賽多次勇奪第一名,並在身心障礙游泳比賽屢獲冠軍,熱心參與公益性演出,關懷自閉症患者。不向命運低頭,勇敢突破身心障礙的限制,特殊才能出類拔萃,足為楷模。 高中職組獲獎者-堅持執著天賦異稟的陳冠文。 潘進富-「相信自己,感恩他人」 潘進富從小在育嬰院長大,為肢體與智能重度多重障礙學生,先天脊椎畸形導致身型較小、下肢癱瘓,有明顯的學習困難。但是他不屈服於先天的缺陷,而以樂觀進取的態度奮鬥不懈。曾獲得106學年度臺中市模範生、2018第9屆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中區初賽個人組第六名、最佳個人魅力獎、團體組第一名、考取臺中市街頭藝人表演藝術類個人組、團體組兩張證照。 潘進富身型較小,細小彎曲的腳也沒有辦法站立和走路,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輪椅。從小努力嘗試自主行動雖然生理障礙箝制著他,但是現在他可以爬上輪椅自己推著輪椅行動、坐在地上自己洗澡、尿布髒了自己換尿布。 記憶裡不曾和親人一起住過,但是潘進富自覺很幸運,身邊有許多愛他、關心他與支持他的院長、督導、師長和社工,一群育嬰院中相互扶持與做伴的兄弟姐妹們。他喜歡表演,在育嬰院和學校有表演機會,他加入太鼓隊和合唱團。進入臺中特殊教育學校以後,開始學習12孔陶笛,無數次反覆練習下,考取臺中市街頭藝人證照。期許自己能夠當一個帶給別人歡樂與希望的街頭藝人,參與更多的公益表演,讓更多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知道,只要願意相信自己、不斷努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夢想。 潘進富是從小在育嬰院長大的原住民孩子,患有先天脊椎畸形、下肢癱瘓等肢體與智能多重障礙,但努力學習生活自理,並在太鼓、合唱、陶笛吹奏上有非常亮眼表現,考取多張街頭藝人證照,積極參與公益表演活動,其綻放堅韌的生命力及積極進取的正向能量,足為全國學子之典範。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19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19國際生奧】榮獲3金1銀,國際排名第4
我國參加2019年第30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獲得3金、1銀,在72個國家、288名參賽學生中,國際排名第4(以金牌數計算),成績亮眼,其中以臺中一中二年級學生曾治蓁表現優異,榮獲個人排名第12名。 由左至右:朱奕帆、曾治蓁、李祥宇、邱楷納。 3金1銀,個人排名12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陳錦翠教授等2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營4階段,在全國3,685名參加學生中,選出4名學生代表我國參賽。 國際生奧命題範圍廣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Biology Olympiad,簡稱IBO)是為國際間高中生舉辦的生物智能競賽。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實作)兩個部分,各占總分的50%。 試題涵蓋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解剖與生理、動物行為學、遺傳學與演化學、生態學、系統生物學等學門範疇。命題方向寬廣,讓考生能充分發揮認知及技能上的潛力,並可展現其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但同一年度獲得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二種以上獎項者,應擇優以最高獲獎額辦理。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國際平均排名前5 我國自1999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1金20銀3銅,國際平均排名為前5名,代表我國參賽學生曾於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至2018年的競賽中全數榮獲金牌。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木柵高工高俊偉 關懷學生解決問題
直到今天,高俊偉仍然無法忘記那位學生的眼淚。承諾陪同學參與技能競賽的指導老師,因故無法繼續,而為了競賽努力多年的學生,聽聞消息後,頓時像是失去依靠的孤兒,茫茫不知何去何從,慌張沮喪的心情化為淚水,流個不停,叫高俊偉十分不捨。「那就我來吧!」用力吸一口氣,當時擔任木柵高工電子科主任的高俊偉,專門負責校外競賽,他知道指導老師對於參賽學生有多麼重要,想也不想便毅然擔起指導老師的重擔,為的就是「不想讓孩子失望」。 沒有周休假日、沒有薪水補助,以校為主的生活就此展開,支撐自己的是另外一半的支持、對教育的熱情,以及對學生許下的承諾。 帶學生四處參賽 燃燒熱情17年 從科主任、教學組長到實習主任,高俊偉就這麼燃燒熱情了17年,帶著學生四處參賽,實習主任4年內帶領8個科參加國內外各種競賽、發明展、科展與技能檢定,別說休假了,連吃飯都得刻意撥出時間,陪著學生南征北討,從臺北市科展到全國科展,讓過去從未拿過全國科展第一名的木柵高工,變得所向披靡,成為校外競賽的常勝軍。 高俊偉記得當年大學剛畢業,進入私立高職第一次任教、第一次接觸學生,便是一個「高三換了6個導師」的班級,「能引起學生注意的時間,最多只有30分鐘」,如何穩定學生,使他們專注於學習,成為最大的挑戰。 「多走一步路去發現問題,多講一句話去解決問題」,這是高俊偉的座右銘,學的是電子工程,他的個性也充滿了各種「發現問題與困難排除」的細膩與耐力;他還有另一句名言:「發現問題要用心,解決問題要耐煩。」學生流淚是問題,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一步一步解題。 他發現,如果不常與學生接觸,不經常於班級中走動,就難以發現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常使他們無法專心於學業。例如,家庭管教問題、男女情感問題、如何兼顧打工與學業的問題、未被接納的學障問題等等。 如果高俊偉只是站在原地、按表操課,不肯「多走一步路」,便無法發現那些困擾學生的問題,更無法引導他們專心學習。「先穩定再教學」的策略,讓高俊偉不但沒有「被學生換掉」,反而成為這一群孩子的人生導師。 高俊偉老師(圖右)帶著學生四處參賽,讓木柵高工成為校外競賽的常勝軍。 轉念堅守教職 為學生排除障礙 高俊偉的細心、耐煩,或許與他的唐氏症孩子有關。大學時,喜歡享受「把不會的人教到會」的成就感,促使他走上教育之路,如今卻是「怎麼教也教不會」,他曾向木柵高工申請留職停薪,只為了回家專心照顧孩子。而耐煩的特質,也就在這時逐漸養成。 事實上,27歲時的他,為醫治孩子,甚至曾一度打算放棄教職,去找一份更容易賺錢的工作來做,幸好最後轉念,堅持了下來。他想:「如果我能在教學這條路上,好好的善待別人的孩子,或許,我的孩子也能在學習的路上,遇到不錯的老師,為他人所善待。」現在,當他看到兒子身旁不乏有好老師陪伴時,他便為自己當初的堅持感到慶幸。 「我本來不是一個耐煩的人!」高俊偉說,然而一旦進入教育工作,就必須學會這個本領;尤其實習主任的行政工作十分瑣碎,只有不斷溝通,才能讓一團混亂的事情出現轉機,不只為了解決問題,也是為了發現價值。 高俊偉特別善於挑選技能競賽的儲備選手,除了技術能力要好,他還會詳細觀察選手們平日應對進退的表現,例如口語表達力、文字組織力等,這些能力將有助於報告繕寫,或是競賽時與評審互動。更重要的是,選手生活孤單枯燥,要能靜得下心,當然,也要耐得住煩。 高俊偉從細微中看見學生的價值,為他們發現問題、排除障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看到學生開心的笑,不再流淚,這是高俊偉最大的夢想,也是高俊偉不變的價值。
高中校園 【108課綱】新竹高商多元閱讀,提升創新美感
國立新竹高商因應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培育與教學,為此推動「多元閱讀」、「走讀竹塹」、「活化藝文」等系列性活動及辦理主題書展,開啟學生多元智慧視野、提升知識創新能力、激發個人創意美感經驗、厚植文化創意之軟實力。 多元閱讀,讀書讀世界 新竹高商圖書館每個月辦理主題書展,希望讓每一本書都能找到讀者,每位讀者皆能找到心靈夥伴,特別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邀請畢業校友梁以寧(筆名)分享其創作的心路歷程,讓有志從事寫作的同學受益良多;另邀知名的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人聲合唱團—「Sirens藍色警報」蒞校示範,讓嚮往朝音樂界發展之學子知其努力,了解音樂人的日常。同時也為師長們邀請國內知名閱讀領域專家—黃國珍老師、宋怡慧老師、鄭俊德老師蒞校分享帶領閱讀要訣。藉由各領域學有專精之生命經驗分享,讓每個人遇見最好的自己。 此外,新竹高商也配合課程,辦理了西班牙佛朗明哥文物展、韓國傳統衣著與工藝文物展及東南亞服飾美食展,讓師生在異國文物賞玩中讀取世界文化,探索與學習。透過「讀冊」、「讀人」、「讀世界」的多元化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更藉由他人經驗之分享,規劃未來生涯方向。 走讀竹塹,傳承在地風土 校方認為學習場域的活化,不一定要在教室中或書本上獲取知識,更應與生活事物結合、邊走踏邊閱讀,藉由「走讀竹塹」來啟發閱讀興趣與對家鄉的關懷。 新竹(舊稱竹塹)是一處兼具傳統與科技之美的城市,是國內首創科學園區所在之處,更遍佈古蹟。新竹高商帶領學生造訪都城隍廟、長和宮、鄭氏家廟、羅屋書院及吳濁流故居等地方歷史古蹟,了解地方與社區的歷史傳承與變革;體驗貢丸米粉特色小吃,享受在地家鄉味;參觀關西臺灣紅茶公司地方特殊產業、穿梭於關西田野,理解區域經濟的特殊性,並在社團課程與藝文工作坊中開設玻璃藝術、螺鈿藝術課程。新竹高商除致力培育學生人文力,也期望能藉此增進師生對於地方傳統藝術的認知認同與傳承。 參訪吳濁流故居。 轉角藝廊,提升藝文涵養 為了促進藝文美學涵養,校方圖書館設置轉角藝廊,讓同學擁有展示美學長才的個人舞臺;更透過辦理藏書票競賽、拾穗心得寫作競賽、創意詩箋競賽、英文字彙創意繪本等競賽,鼓勵學生創作,也展出傑出的藝文作品,讓學生得以觀摩學習。例行性活動部分,則定期辦理藝文工作坊,推廣雲霧燈製作、翻轉燈製作、皮卡片製作、手工創意書製作,並與美術老師合作利用圖書館玻璃工坊讓高一學生進行噴砂玻璃創作。透過多元藝文活動的引導,能讓同學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以獨特的個人美感,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新竹高商致力於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藝文涵養,促進在地文化認同與理解,使得美感教育的執行更具前瞻性、全才性。校園團隊之帶領,歸功於劉曉雯校長及圖書館陳怡秀主任,因富創意的規劃執行,與全體教師們齊心推動閱讀的成果,執行成效卓越顯著。透過多元化閱讀、走讀竹塹、提昇藝文美感素養,給予學生多方試探的機會,養成學生的創新力、美感力與文化薪傳力,使新竹高商學生的視野更加廣闊,培育面對未來多元融合、永續發展世界所需具備之素養。
高中校園 【2019國際數奧】榮獲1金2銀3銅 表現優異
在2019年第6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112個國家621名參賽學生中,我國參賽學生表現優異,共獲得1金、2銀、3銅,其中以新竹縣私立康乃薾國民中小學國中三年級學生黃仲群表現最佳,獲得個人排名第28名,也是今年臺灣唯一獲得金牌獎的學生。 由左至右:李承彥、鄭天盛、吳尚昱、蕭明、施佑昇、黃仲群。 1金2銀3銅,個人世界排名28 我國代表隊由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與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聘教授洪文良教授等10多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經由初賽、複賽、選拔營及決賽等過程,選出6名學生代表參賽。其中以新竹縣私立康乃薾國民中小學國中三年級學生黃仲群表現最佳,榮獲金牌,雖然才國三,但從小有數學天分並超前學習,國中開始即有系統的學習代數、幾何、數論、組合和電腦程式課程,並且開始接觸競賽數學。 國際數奧靈活,考驗正確思維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是專為20歲以下的中學生所舉辦的國際數學競賽,也是國際科學奧林匹亞中歷史最悠久的賽事。 國際數奧競賽分兩天舉行,試卷共有6道題目,滿分42分(每題7分)。參賽者每天有4.5小時來作答3道試題。題目以中學數學課程為範疇,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等四大類。難度大,靈活性強,富於智巧。參賽者不見得需要具有高深的數學知識(例如微積分),但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基本功,以及堅韌的毅力和創造性,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獲得榮譽獎者則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 臺灣迄今已獲41金牌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是目前我國參加的奧林匹亞競賽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競賽,自2008年起參與本項國際競賽的國家已超過100國。我國自1992年起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41金、91銀、27銅及8面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