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宜大育成中心輔導在地青創 勇奪巴黎國際發明展金銅雙獎
國立宜蘭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來便持續致力於推動在地創新創業發展,期待透過資源整合與專業輔導,協助青年品牌將創意構想轉化為具市場競爭力的商品與品牌。近期由本中心輔導之新創品牌—艾銳爾國際有限公司(AIREAL),於2025年「巴黎雷平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epine International Paris)中嶄露頭角,榮獲金牌與銅牌雙項大獎,展現宜蘭新創設計的實力與潛力。 此次獲獎作品中,金牌作品「模組化組合包」設計著重於多場域應用,具備可拆卸、可擴充與高防水等功能,強調其機動性與實用性;而銅牌作品「多層次捲口防水包」則以創新的收納結構與整體包體設計,兼顧美觀與機能,深受評審肯定。
大學校園 宜大無人機中心接待國合會訪團 深化中南美洲農業科技交流
國立宜蘭大學無人機中心於114年8月8日接待國合會率領之中南美洲十國農業無人機操作技職班訪團,透過簡報與實地操作體驗,展現本校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專業成果,深化國際技職教育與農業科技合作。 本次訪團由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帶領,成員來自阿根廷、巴西、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墨西哥及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等十國,共十九位產官學研代表,參與「2025農業無人機操作技職班」。 訪團成員首先前往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蘭青庭」場域(Yilan Entrepreneur"s Studio)聽取簡報,深入了解宜蘭科學園區的發展現況與創新能量;隨後抵達宜大城南校區,由本校無人機中心安排農業無人機實際操作體驗。
大學校園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農業局代表訪問宜大 深化國際蜜蜂保育交流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農業局(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t. Kitts)官員Mr. Monroe Tweed近日專程造訪國立宜蘭大學五結試驗蜂場與野蜂復育基地,由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陳裕文終身特聘教授親自接待,雙方針對蜜蜂復育、生態保育與蜂病防治等議題進行交流,展現台灣在農業科技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上的科研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 陳裕文教授長期投入蜜蜂復育與蜜蜂疾病防治研究,並與財團法人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展開產學合作,於北台灣設立兩處蜜蜂復育基地。第一處位於新北市坪林的水源保護區,與在地知名養蜂人、臺灣野蜂推廣者,也是菁采迪佳自然農場負責人鄭宏松先生合作,專注於東方蜜蜂的復育與永續棲地經營;第二處則設於國立宜蘭大學所屬的大礁溪林場,作為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實驗基地。
大學校園 農業部水試所與宜大四所大學組「海草復育聯盟」 目標復育海草床本島20公頃、澎湖40公頃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參展「2025臺灣國際漁業科技展」於2025年9月3日開幕,水試所與嘉義大學、宜蘭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東海大學及台灣橫浜八景島公司成立「海草復育聯盟」,將透過海草床復育,協助增加海洋碳匯(藍碳)吸存量,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表示,農業部初步盤點以臺灣本島20公頃、澎湖40公頃為目標,聯合四所大學,並引進企業協力,因地制宜復育海草床。 水試所今年以「草匯藍碳、藻護健康」為主題,參展3至5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25臺灣國際漁業科技展」,展出水試所在海草復育及碳匯、繁養殖技術、高效省工移植技術、模組化種植材料及農機具,以及藻類繁養殖技術、新穎加值應用、海藻添加飼料減少家畜溫室氣體排放的科研成果。 臺灣國際漁業科技展今日開幕,由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與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嘉南藥理大學校長張翊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台灣橫浜八景島公司(Xpark水族館)董事長荒川潤及張錦宜共同啟動「海草復育聯盟」。 張錦宜指出,農業部推動海草床復育起初從澎湖著手,但不應僅限於澎湖,因此經過初步盤點,這兩年可以復育水域還有墾丁一部分地區及嘉南廢棄的鹽田;因此初步以本島20公頃、澎湖40公頃為目標,聯合四所大學及Xpark,邀請有志海草床復育企業共同參與,因地制宜復育海草床。 張錦宜舉例,澎湖有5種海草,復育主打「卵葉鹽草」;嘉南鹽田有種被列為瀕臨絕種的「貝克氏鹽草」,復育便不只是增加藍碳,更是物種保育;墾丁地區則有一種容易採集種子的「泰來草」,水試所今年便已與在臺東當地漁會、協會合作,在「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種下千顆泰來草。
大學校園 宜蘭大學引領智慧農業新局:2025臺灣智慧農漁週 「三生」融合、科技實踐與在地鏈結的全方位展現
在智慧農業與永續發展並進的當代浪潮中,國立宜蘭大學於「2025臺灣智慧農漁週」以「智慧生產 × 永續生態 × 優質生活」為核心,長期深耕 Agri-Tech 領域。本次參展,宜大延續「三生」理念(生產、生態、生活),聚焦農業、畜牧與食品的數位轉型與生技整合,展出感測系統、數據分析、智慧管理與生物資材應用等多層次技術。四大主題展區涵蓋「智慧農畜設施」、「優質種苗與農產應用」、「動物精準營養科技」與「精準健康生活」,構築從育苗、飼養、加工到終端生活的完整農業圖像,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強調的科技創新、生態平衡與地方參與。
大學校園 TEEP計畫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宜蘭大學成為外國青年深造首選
教育部推動的「優秀外國青年來臺蹲點計畫(Taiwan Experience Education Program, TEEP)」持續展現國際吸引力。今年共有55所大專校院參與,推出514項特色計畫,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醫學、生物科技、綠能永續等我國重點產業與學術領域。透過短期研究與實務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不僅走進臺灣的實驗室與產業現場,更進一步理解臺灣高等教育的多元能量與產業鏈結。 自104年開辦以來,TEEP已經吸引來自超過40個國家、累計逾4,500餘名國際青年來臺。這些國際青年透過2至6個月的短期蹲點,與臺灣師生、產業共同進行專題研究、技術實作與文化交流,建立起跨國合作網絡。許多學員更在完成計畫後,選擇來臺攻讀學位,成為臺灣「攬才留才」的重要基礎。 宜蘭大學機械及機電系陳正虎教授協同胡志明工業大學教授及國內產業專家共同指導雙方大學學生研習無稀土高效率馬達技術,近年來更建立跨國移地教學口碑,已有6名越南學員宜蘭大學攻讀碩士班,另於越南舉辦APEC TEEP同學會,提供越南學生來臺學習及就業諮詢。此外,國立中正大學金屬3D列印與智慧製造實習,吸引歐美青年參與跨國研發,展現臺灣製造業與工程教育的深厚實力;高雄醫學大學則設計臨床研究與醫療實習,邀請來自馬來西亞與印度的青年投入醫療團隊,強化醫學專業與跨文化交流;臺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則在工程技術、海洋研究方面推出特色方案,均凸顯臺灣在多元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教育部推動TEEP計畫,已不僅是一項短期交流計畫,而是我國「國際人才培育」的前哨平臺。這些國際人才未來若選擇來臺攻讀學位、投入研究,甚至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將為我國產業發展與社會活力注入新的能量。 國際學生也分享心得。來自泰國Patsakorn Watcharapongphan(淡江大學TEEP學員)表示:「在臺灣的研究過程讓我不僅學到專業技能,更感受到臺灣的友善與多元文化,這讓我考慮繼續留在臺灣深造」。來自捷克Lucy(在東華大學TEEP學員)則指出:「與臺灣教授和同學一起完成專案的經驗,讓我看到臺灣在技術研發與教育上的實力,這對我未來的職涯很有幫助。」 展望未來,教育部將持續透過 TEEP 結合「攬才、留才」的國家重點政策,吸引更多優秀國際青年來臺深耕,並透過與產業的緊密合作,讓臺灣成為國際人才培育與匯聚的重要基地。
大學校園 宜大×東華再度攜手:新進教師研習營實踐跨校聯盟、教師社群共學願景
國立宜蘭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與國立東華大學教學卓越中心於8月28日至29日,在宜蘭縣綠舞國際觀光飯店共同舉辦「114學年兩校新進教師研習營」。此次為雙方第二度攜手,邀集44位教師參與,課程主題涵蓋AI融入教學、有效教學模組、跨域合作及互動教學等,透過跨校聯盟與跨域共學,展現「不同學校結成聯盟、不同老師組成社群」的核心理念,為東部高教注入持續的協作能量。
大學校園 國立宜蘭大學化材系研究團隊勇奪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智慧製造引領化工觸媒反應床邁向數位化與淨零永續應用
國立宜蘭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系 陳建樺副教授 所領導的研發團隊,憑藉其創新技術「可規模化的觸媒3D列印全製程開發:實踐化工反應床設計與製造的智慧轉型」,榮獲國科會舉辦的「2025未來科技獎」肯定,為全國83件獲獎技術之一,展現本校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接軌的堅強實力。 團隊技術聚焦於高觸媒含量光固化列印漿料的開發,結合DLP 3D列印、拓樸結構建模與表面後處理,打造出可客製化、可量產、可擴展的智慧觸媒反應床模組,成功應用於光解產氫、有機污染物降解與VOCs氣體吸附等淨零科技領域,具備高度產業潛力。 該項成果不僅突破傳統觸媒床製程需仰賴載體填充與造粒塗佈的技術限制,更整合材料配方設計、列印設備開發與模組化應用實證,已完成超過10種功能性材料(如TiO?、MOFs、沸石、金屬與陶瓷)的3D列印製程開發,並取得兩項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其代表性成果發表於《ACS ES&T Water》等國際期刊,廣受學界與產業矚目。 研究團隊將於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 參與於台北世貿舉辦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實體展出,現場除將展示獲獎技術所開發之觸媒3D列印設備與反應模組外,也將進行光觸媒列印展示、材料模組觸摸體驗與應用展示,歡迎產官學研各界蒞臨交流。 ?? 獲獎技術名稱: 可規模化的觸媒3D列印全製程開發:實踐化工反應床設計與製造的智慧轉型 ?? 計畫主持人:國立宜蘭大學 陳建樺 副教授 ?? 共同主持人:陳華偉 教授、胡哲嘉 教授 ?? 展出時間地點:2025年10月16日~18日,台北世貿一館「未來科技館」
大學校園 宜蘭大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多元交流
國立宜蘭大學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在學術人員與學生交流、聯合研究計畫、教育專案推動、學生發展活動及其他合作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強化兩校之間的國際連結與發展。 簽署儀式貴賓包括沙巴大學校長 Prof. Datuk Dr. Kasim Hj. Mansor、註冊主任 Luqman Ridha Anwar、熱帶林學院院長 Assoc. Prof. Dr. Normah Awang Besar、課程主任 Dr. Rafidah Md. Salim,以及副教授 Dr. Liew Kang Chiang。宜蘭大學則由研發長花國鋒率領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師陳子英、毛俊傑、羅盛峰、林奐宇等代表共同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與沙巴大學合作開設的「熱帶雨林學」課程已邁入第十年,雙方持續透過跨國學習與研究推動生態保育與永續林業的國際教育。此次MOU的簽署,不僅展現宜蘭大學拓展國際合作版圖的決心,也為兩校在教學與研究領域開創更多合作契機。
大學校園 國立宜蘭大學深耕生物多樣性 勇奪2025 APSAA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於2025年9月11日舉辦「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國立宜蘭大學以卓越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推廣成果,榮獲第四屆APSAA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獎,校長陳威戎率領永續發展團隊出席並親自受獎,展現宜大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上的實績與承諾。本次參賽專案以「SDG15 Rooted in the Local, Acting Together with the World」為主題,內容以生物多樣性作為主軸,強調宜大20年來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教學、推廣等績效表現與近年在地行動與國際合作的雙軌作為,實踐「在地扎根、放眼世界」的永續精神。
大學校園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蒞臨宜大 智慧農業交流共創新契機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於近日由陳文達拿督率團蒞臨國立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展開智慧農業參訪交流之旅。此次交流不僅深化台馬兩地的產學鏈結,也為未來教育與農業科技合作奠定新契機。 中總成立於1921年,為馬來西亞華裔工商界最具代表性的組織,會員遍布全國13州及聯邦直轄區,直接與間接會員總數逾11萬名,涵蓋各行各業。此次選擇到訪宜蘭大學,凸顯中總對智慧農業及高等教育交流的高度重視。 參訪行程首先由研發長花國鋒教授簡介宜蘭大學的校史與發展特色。宜大擁有全國唯一列冊遺址的大學校園,展現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地景價值;各校區亦依據地理位置與區域需求,規劃農業、工程、資訊及管理等多元發展重點。同時,宜大積極布局無人機技術,應用於農業監測、環境管理與智慧工程,展現跨域研究的前瞻視野。近期更與馬來西亞沙巴大學(UMS)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並與NTT農業科技合作推動智慧農業專案,凸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與創新研發的決心。 隨後,在實習農場鍾曉航場長帶領下,貴賓實地走訪智慧溫室,參觀先進設施與作物栽培,並由國際產學聯盟介紹三星蔥與洋香瓜的遠距農業支援系統,展示科技如何助力地方特色產業。參訪期間,適逢無人機應用研究中心課程進行,馬來西亞來賓對現場實作展現濃厚興趣,雙方交流氣氛熱烈。 綜合座談中,來賓特別關心馬來西亞高中畢業生赴宜大就讀的可能性,期盼藉由雙邊教育合作,為馬來西亞青年創造更多海外深造機會,也為宜大帶來多元的國際學生資源。此次交流除展現宜大智慧農業的研發成果,更為台馬雙方在教育、產業與人才培育上建立起具體合作基礎,象徵未來合作的嶄新起點。
大學校園 國立宜蘭大學深化台美農業合作,傑出校友劉芸富代表合興社與美德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中華民國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由農業部長陳駿季擔任總團長,於14至27日率團訪問美國華府,與美農產品相關協會簽署採購意向書,其中彰化縣合興農畜牧生產合作社(簡稱合興社)積極響應並承諾採購14萬噸美國玉米,深化台美雙方經貿及糧食安全夥伴關係。 國立宜蘭大學傑出校友劉芸富,同時也是合興社理事主席暨立富畜牧場負責人,他表示:「特別感謝外交部林佳龍部長與外交部同仁的牽成以及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的全力輔導下,合興社有幸能以實際行動支持和配合外交部和農業部的政策作為,努力協助推動國際社會在農畜牧產業的交流,鞏固和繁榮民主社會國家之間的產業交流,善盡國際社會責任。」 台美近年持續在農業創新科技、糧食安全供應鏈等領域深化合作,美國優質農產品亦受民眾喜愛,去年台灣名列美國海外第八大出口市場,主要品項包括黃豆、玉米、小麥及牛肉等農、畜產品。本次訪問團首先訪問華府,之後分為「黃豆玉米」、「小麥」及「牛肉」三個分團前往美國農業州,與地方政要及農業團體進行互動交流。 逾百年歷史的華府雙橡園,是台灣在美國的外交舞台兼文化寶庫。俞大?大使說:「我們現在正站在台灣的領土上。」雖然其間我們曾面臨風雨飄搖的外交困境,雙橡園仍以謙遜且堅韌的姿態屹立不搖,更代表一代代人為台灣外交的努力成果。 合興社整合產業供應鏈,藉由產、官、學、研的合作,在台灣先練兵整隊,現在已能配合政府一起打世界盃,未來更希望能將此次台美合作的成果,落實在台灣畜牧產業之上,豎立『以大帶小、軟硬結合、內外兼修、公私協力』的產業標竿,期盼與政府一同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