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學習

特色課程 106「中山數學資優班」招高中生,10/1截止
Photo credit: me_chris via Visual hunt / CC BY 南部地區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請留意,106學年度「中山數學資優班」現正招生中,10月1日報名截止,10月7日考試。預計10月21日開課,採週六全天上課的方式(少數週日),只需繳交不到7000元的學費,即可接受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群為期2年的輔導,想提升數學能力的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的「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旨在招收南臺灣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予以輔導,教學以非學測或指考的課外數學為主,不重複高中課程,內容涵蓋競賽數學、高中進階補充教材、高中升大學數學斷層的銜接課程、以及少數大學數學課題,希望培養優秀的數學人才。 南臺灣高中生皆可報名 「中山數學資優班」預計招收南部各公私立高中生85名,其中公費生30人、自費生55人。 網路報名10/1截止 【報名繳費】:106年10月1日截止。 【報名費用】:300元整。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線上填寫報名表後送出,並記錄「報名編號」以備查詢考場。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106學年度初級班報名表 步驟2:準備2吋照片一張(黏貼於報名表上)、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單正反面影本、其他參考附件(如數學及相關科目競賽或科展等得獎獎狀、校內外獎勵或作品資料等影印成A4格式)或自傳。 步驟3:將上述報名資料及報名費於筆試當天繳交。 10/7考數學一科 考試當天請先至中山大學理學院中庭報到,並攜帶「學生證」或「身分證」應考。會依筆試成績、會考成績和審查成績,擇優錄取。 【考試日期】:106年10月7日(星期六)10:00~10:00。(9:30~9:50 報到) 【考試科目】:數學。 【考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國際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歷屆試題】:歷屆考古題可至下列網址下載。 ★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甄試試題 【錄取通知】:錄取名單將於106年10月18日在官網(點我進入)公告,並以電子郵件通知錄取同學。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網站
特色課程 106彰師物理招高中資優生,9/29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 docoverachiever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針對中部地區國高中生開設的「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只要附上會考成績或由學校推薦即可參加甄選,預計招收72名國高中物理資優生,修業課程為期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課,採每週六上課與寒假密集專題訓練的方式,修業期滿將頒發結業證書。報名9月29日截止,對物理有興趣的國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將藉由物理概念講述、分組討論、實作及專題研究等方式,針對物理科學相關內容,訓練高中生進行主題、系統化的學習。使其熟悉高中物理的課程,並與大學普通物裡相連結,配合「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模式,提高其物理學習興趣與成效。並在課程中進行分組專題研究,以物理議題作專題,以強化學生獨立專題研究的能力,培育未來的科學研究人才。 中區國高中可報名,免學費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的招收對象分為一般生和繁星生,中部地區的公私立高中生或國中資優班學生皆可報名參加甄選。 一般生只須繳交會考成績單及其他有利審查的證明文件。若無會考成績單,則可以國中在校歷年成績單替代;繁星生則須經由學校推薦。 彰化師大物理系經資料審查後,擇優錄取。並於10月6日寄送錄取通知單。錄取的同學免學費,只須繳交雜費7000元(含書籍費、材料費、物理營及兩天一夜校外教學費用),低收入戶則全免。 網路報名,9/29截止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6年9月29日止。 【報名費用】:免費。 【一般生報名方式】 步驟1:請至下列報名系統網址完成登錄各項報名資料。 ★彰化師範大學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報名系統 步驟2:將「基本資料表」(簡章附表2,點我下載)和「審查資料」,經掃描寄至彰師大物理系e-mail信箱:diane8103@cc.ncue.edu.tw,主旨請統一填寫「106高資班甄選_姓名」;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陳佩君小姐」(地址:500 彰化市進德路 1 號)。 【繁星生報名方式】 步驟1:請至下列報名系統網址完成登錄各項報名資料。 ★彰化師範大學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報名系統 步驟2:請就讀學校掃描「繁星計畫各校推薦總表」(簡章附表1,點我下載),寄至彰師大物理系e-mail信箱:diane8103@cc.ncue.edu.tw,主旨請統一填寫「106高資班甄選_學校名稱」;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陳佩君小姐」(地址:500 彰化市進德路 1 號)。 10/21開課,結業頒發證書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採主題式教學,兩週一主題,搭配物理科學知識與實驗,由大學教授設計編撰教材、親自授課。寒假則安排密集課程專題訓練與校外參訪。甄選表現優異者,直升高二班,享有學雜費全免優惠。學生出席達總堂數80%以上及成績及格者,頒發結業證書。 【開學日期】:106年10月21日(六) 【課程內容】 ★資料來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研究人才培育」官網。
高中學科 高一國文怎麼讀?「多讀多想多寫」是關鍵
div class="box-content pt20">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高一新鮮人的你,翻閱著嶄新的國文課本,將不免迎來文言文變多、課文加長加深、閱讀補充大增的壓力。的確,高中國文是國中國文學習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承襲、連貫與深化,因此相較於國中國文所學更深更廣更難。讀國文不再只是會寫正確的字音字形、背好注釋翻譯、認識作者、理解課文文意修辭等等,還必須能對課文所學的字詞文句篇章加以運用各種技巧、格式以適切表情達意;要能掌握課文的寫作旨趣及寫作方法;對於課文作者或其內容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精神,要能深刻體會,並且具有鑑賞、思考批判的能力。 主動閱讀,自發學習 高中國文的學習強調語言運用能力與批判能力的養成,但是授課時數有限,不可能在課堂上被動地等著老師一步步地指示、帶領,而寄望能得到所有需要培養、深化的能力。因此高中國文的學習更強調主動探索的精神,身為高中生的你,必須要培養自學的態度與技能。 進入高中前,如果你喜歡閱讀,常常主動閱讀各類文字資訊,那麼便已經初步具備閱讀素養的基礎,並且有自學的精神了。無論是否已有豐富的閱讀經驗,進到高中後,想學好國文的首要之務,便是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自己多多利用時間,持續而廣泛地閱讀,隨著課內、課外各類文字資訊的引領,進入作者或人物的心境、歷經種種的遭遇,探索各式各樣的知識——自然科學的、史地人文的等等——多多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關照不同的社會及文化議題,不僅能使你與其他學科結合、累積自己的知識,進而激發對許多議題的研究興趣,在閱讀中體會、思考,還能增進創意、增加問題解決能力。 隨手摘要,邊讀邊想 然而所謂的知識、創意、能力的獲得或累進,並非只憑著眼睛多看、腦袋多想就能實質擁有,一定要用筆寫下你的所讀所寫,才能點點滴滴匯聚。 閱讀文章或著作時邊讀邊預想內容,並隨時連結自己的背景知識;邊讀邊問自己問題及回答問題,監督自己的理解,想想其所表達的情境或訊息重點為何;隨手作筆記,劃下或抄錄下主題句(重點文句)、圈出關鍵字;讀後(讀完一段落或是全文),將文本訊息加以組織,找出主旨,試著以一、二百字書寫內容摘要,思考如何以簡潔扼要的文字清楚表達所閱讀的內容,使未曾閱讀過的人能由你的摘要理解內容。另外,針對文章內容或文字敘述寫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體會或認同的部分是否能加以延伸或可觸類旁通;你不以為然或反對的部分又是哪些、原因何在。 【用眼睛看】:多多閱讀各類領域的文字訊息。 【用心靈思考體會】:徜徉文學或知識、關照社會及文化、穿梭古今。 【用筆書寫】:多多運用語言文字練習如何適切地表情達意,以呈現你的心性、你的思考與批判,甚而參與公共論述。 乘著文字的翅膀多讀、多想、多寫,不僅高中國文將任你自在悠遊,面對未來種種挑戰,你所須具備的表達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已奠定優良基礎。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乘著文字的翅膀多讀、多想、多寫~高中國文任我遊
特色課程 106興大物理資優招高一二生,9/27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fdecomite via Visual hunt / CC BY 中興大學物理系針對中部地區高一二及國中生開設的「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分為「高一班」和「高二班」兩種課程,預計招收80名國高中物理資優生,修業課程為期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課,採隔週週六上課與寒暑假密集輔導的方式,修業期滿將頒發結業證書。報名9月27日截止,對物理有興趣的國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興大「高中物理資優班」的課程採啟發性的教學方式,藉由多媒體與演示實驗等教材導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安排實驗課程,訓練學生實作能力。課程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實驗教學、專題研究、書報討論以及參觀教學活動等。「高一班」以高中的物理課程及實驗為主,「高二班」則以輔導學生做專題實驗為主。 報名資格 中部地區(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的高中生或國中資優學生皆可報名。 【高一班】:招收106學年度各公私立高中高一至高二學生或國中資優學生。 【高二班】:招收106學年度各公私立高中高二以上學生。 報名費用與優惠方案 費用包括「報名費」和「學費」,其中報名費不接受退費,學費則可依規定辦理退費。而興大校友或教職眷屬及團體報名皆可享有學費折扣。 【報名費】:新台幣500元(現金或郵局匯票,抬頭請註明國立中興大學)。 【學費】:包含講義、實驗用品、實驗器材及校外參觀等費用。 1.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資格者:新台幣16,000元/年(通過各就讀高中推薦後使可享優惠)。 2.推廣班個別報名者:新台幣20,000元/年。 【優惠方案】 1.興大校友、興大教職員工眷屬及興大附屬高中職生可享8折的學費優待。 2.集體報名3人以上享學費95折優惠;5人以上享學費9折優惠;10人以上享學費8折優惠。(已享策略聯盟推薦資格者不適用) 報名方式與簡章下載 報名方式分為現場報名或通訊報名。想要報名的同學需填妥「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表」或「個別報名表」,再檢附相關資料及報名費,截止日前以通訊方式報名或至現場繳費報名。 【通訊報名】:請將報名表及報名費寄至「中興大學物理系高資班」(402臺中市興大路145號)。 1.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者:請填寫「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表」及「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於106年9月22日前通過各就讀高中教務處推薦後,連同報名費寄出即可報名。 2.推廣班個別報名者:請填寫「個別報名表」及「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於106年9月27日前隨函附上會考成績或在校成績影本,連同報名費寄出即可。 【現場報名】:請於上班時間至中興大學(臺中市興大路145號)理學大樓六樓物理系辦公室辦理。 ★各類報名表單請見「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招生簡章」的附件(簡章下載請點我)。 甄選方式與錄取通知 甄選方式以國中會考成績為主,在學成績或其他可供審查的資料為輔;國中資優生則會擇優通知口試。10月7日前會針對錄取學生個別通知,亦會將錄取名單公布在「中興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網站(http://ezphysics.nchu.edu.tw/Student/highst/)上。 上課地點與修業規定 「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的上課地點在中興大學理學大樓物理系。 修業期間則為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始上課,屆時會另行通知開課時間。課程開始後,原則上是隔週週六上課,並於暑假安排密集輔導課程(會再依照各學校的寒暑修而排定)。上課出席達總時數三分之二以上且參與期末考報告及格者即發給「結業證明書」。 課程內容與教授師資 「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的課程皆由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講授,由高中物理課本的知識帶領同學進入物理世界的奧秘,高一生的課程分為四大部分: 【1.物理課程】:包含高中物理及大一普通物理(力學、運動學、波動與光、電磁學及近代物理)。 【2.實驗課程】:包含:數據處理、史特林引擎--熱功轉換、磁性奈米粒子製作、電流天平、鋰電池充放電研究、電力線-藉由電力線的分布情形,瞭解電場分布狀況、色散、雷射光學實驗-繞射、雙狹縫干涉干涉及多狹縫及光柵的繞射現象。 【3.物理啟發課程】:介紹物理發展過程、最新科學研究、低溫世界的奧秘、生物與物理及物理人的未來及挑戰等等。 【4.演示教學實驗】:配合上課課程安排演示實驗內容,內容包括:牛頓力學、轉動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波動學、光學、電磁學。 高二生的課程則以實驗為主軸,並輔以程式設計教學,主要學習目標為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做及讓學生可以把抽象的物理視覺化。與高一班課程內容的不同在於,有更進階的力學、光學、電學、磁學等等專業實驗及程式設計,另有示範實驗。每一實驗皆有實驗內容的講解及問題討論。 ★資料來源:「中興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官網(http://ezphysics.nchu.edu.tw/Student/highst/)。
特色課程 106「中山生物資優班」招高一,9/26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 umseas via Visualhunt / CC BY 106學年度「中山生物資優班」開始報名了,9月26日報名截止,10月7日考試,預計招收南部高一新生正取60名並增額錄取20名。錄取後,將可接受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群的輔導,11月開課,採週六全天上課的方式,只需繳交不到萬元的學費。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高中生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提升能力的機會。 中山生物科學系的「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旨在招收南臺灣對生物有興趣的高中生物資優生予以輔導,引導同學積極參與,親自操作實驗,使同學能夠廣窺生命科學奧妙,進而培養基礎科學研究的興趣,未來成為優秀的生物科學人才。 南臺灣高一新生及國中生皆可報名 中山生物資優班招收高雄縣(市)、臺南縣(市)、嘉義縣(市)、屏東縣(市)、澎湖縣及臺東縣(市),對生物科學研究有興趣的106學年度高一新生(國中生亦可報名參加)。 通信報名9/26截止 【報名繳費】:106年9月26日前(以郵戳為憑)。 【報名費用】:800元整。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請先下載招生簡章,印出報名表及准考證填寫完畢。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106【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高一班招生簡章(點我下載) 步驟2:以匯票方式繳交報名費,匯票抬頭請註明「賴文秀」。 步驟3:將「報名表」、「准考證」、「匯票」、「寫好地址與姓名並貼妥限掛郵資的回郵信封2個」,寄至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賴文秀小姐收(地址: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10/7考生物一科 應考時請攜帶身分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及准考證。准考證將於9月27日後寄出,若考前未收到,請去電洽詢(07-5252000 轉3624或07-5253624)。考生座位分配表將於10月7日上午12時張貼於中山大學理學院中庭。 【考試日期】:106年10月7日(星期六)13:30~15:20。 【考試科目】:生物。 【考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歷屆試題】:歷屆考古題可至下列網址下載。 ★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甄試試題 【錄取通知】:最晚於106年10月26日前寄出。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網站
高中學科 【高中國文】如何提升長文閱讀表達能力?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我的教學生涯有十年在台北,考取正式教師之後於花蓮教書至今已第四年,深刻感受東部地區學生學習基礎能力較為極端,這種現象是每位教學現場的授課教師需要面對的「差異化教學」,對我而言也是考驗自身的挑戰。相較於西部或北部,東部學生之學習基礎顯得不夠紮實,也可說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不強烈,由於競爭母體數不大,他們容易滿足於現狀,這是我到東部地區教學之後所見的現象。 課堂教學最大挑戰就是學生的學習意願低落。要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認為教師本身需思考並檢討,除充實個人專業能力,更要注重教學技巧,了解學生排斥課堂學習、拒絕聽講的理由為何。不斷自我增能以逐步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並且延伸教學主題結合時事,努力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教學方式方為因應之道。 107年國文考科變革 107考招變革將國文科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分開獨立施測,對於東部地區學生最大的影響即為凸顯其閱讀能力不足,亟需加強培養。由於考題趨勢變化,一方面選擇題的題目變長、字數變多,學生必須平時主動養成累積課外閱讀量的習慣;另一方面,寫作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寫作試題上不易發揮表達能力,寫作獨立施測讓不擅於審題和構思的學生更有壓力。 國文學科考試屬於能力測驗,而語文能力是逐年累積的成果。學生在課堂上依個人學習狀況吸收,除了要克服班級差異之外,強化文字表達及批判思考的能力是當前必須積極努力的方向。 東部地區教學端的因應策略 目前學校國文老師社群的共識,就是致力於推動校園閱讀計畫,每學期寒暑假由國文科教師列出書單,鼓勵學生主動進入圖書館借書閱讀,訓練學生主題摘要與延伸思考的能力,或在課堂上以差異化教學策略訓練學生對白話文摘要的發想,以達到使學生不畏懼長文。 目前學生最困擾的部分是文章意象的解讀,常常無法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課程設計方面,需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討論、邏輯思辯與歸納統整能力為目標,使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咀嚼古文並回答問題。 平時測驗除紙本外,亦安排週記分享、生活隨筆、範文練習,學習單上的「學習回饋」項目,也是審查學生學習成效的方式之一。 區域性學生面對考試的困境 國文教學其實也存在城鄉差距,以學生的心態而言,他們擔心自身閱讀能力薄弱而無法消化文本,另一方面生活地域性的影響,導致學生對於時事欠缺關注,敏銳度較低,以105年大學學測作文題目為例,大考中心公布國文科非選題閱卷評分標準,作文題目為「我看歪腰郵筒」,若能就歪腰郵筒新聞及回響,提出個人深切感受或允當評論,只需結構嚴謹、脈絡清楚且文詞優美,即可獲得A等(19-27分)。然而,東部地區的學生較為缺乏掌握新聞脈絡及關切時事的基礎訓練,生活體驗相對弱勢,導致不知如何下筆,多少感到挫敗。 對國語文教育的理念 目前由於授課時數壓縮,導致教學現場教師忙亂,而學生在快速流行文化刺激之下,大部分對教學情境興趣缺缺甚至感到煩躁。令人感動的是老師們仍秉持教育熱忱和教學使命努力深耕國語文教學,不斷改變教學方式,使文學貼近生活,扭轉學生對國文的偏見與排斥,讓學生了解文學與生活連結的重要性,而不是單單為考試而學習,傳授學生正確的文學價值。 以文學貼近生活舉例來說,白話文課文當我教到阿盛的「火車與稻田」,學生可以理解作者所寫火車穿過稻田的景象,因為每天通勤上課,學生坐在列車上眼見的景象即是如此,相對於都市長大的孩子,他們可能也體會不深。另一個舉例就是教到花蓮作家廖鴻基先生的海洋文學,學生比較熟悉,因為太平洋的美是在地學生可以想像的,這些都呈現區域性的教學差異。 東部地區老師在課堂上多用自己蒐集的補充資料於教學時用簡報呈現,例如介紹林懷民的雲門舞集或蔣勳的美學時,說明展演地點在國家音樂廳或國家戲劇院,學生無法了解「國家級的藝術殿堂」因為對他們來說太遠了~~~透過簡報中照片介紹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開啟對文學的興趣,鼓勵學生自我探索,這才是教學的成就感同時也是老師持續發揮教學熱情的主因。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高中學科 高中英聽教室如何教學
Photo credit: abstrkt.ch via Visual Hunt / CC BY 「我們國家的命運不是決定在戰場上,而是在教室裡」           ─Geoffrey Canada《Waiting for Superman等待超人》 實施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簡稱高中英聽)以來,高中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改變?在與國立臺中文華高中英文科魏秀蘭老師的一席對話中,筆者感受到高中「教室裡」正進行著一股教學方向的大改變,這個改變完整了教室裡的英語教學。 「考試領導教學」一般認為是臺灣教育的特殊現象,雖然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片面化」,但另一方面,若透過「教學引導學習」,讓語言的學習變成一種真正的聽說讀寫歷程,相信「教室裡」的教與學就能變得有趣多了,就像秀蘭老師所觀察到的,無數的高中端第一線英語教育工作者正窮盡心力耕耘著「教室裡的英聽教學」,這項轉變讓教室裡的語言教學風景變不同了,傳統偏重讀寫技能的訓練已漸漸被聽說讀寫均重的教學所取代;而她的學生更出乎意料地說「日本的國中生都要考口說了,若不考英聽,臺灣的競爭力會下降!」 不做,可能不會怎麼樣,但做了,肯定會不一樣!儘管一般各界認同語言訓練應該包括聽、說、讀、寫,而英語更是接軌國際必備的語言,但是長期以來,臺灣高中對於學生的訓練,讀寫畢竟多於聽說。大考中心身為測驗專責機構,於101年開始辦理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抱持著為高中英語教學完整性盡一心力之初衷,致力研發適用的聽力測驗試題,和大家一起努力,朝此美好的願景及理想繼續前進! 考試領導教學,英聽改變了「好厲害定義」 根據秀蘭老師24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在臺灣「考試領導教學」的特殊教育現象下,將高中英聽設為考科之後,這才讓英文老師放心地在課堂裡正式加入「英聽」教學活動。以往,學生和家長對於非考科的項目,抱著不考不需學的觀念,並不支持語言學習聽說讀寫並重的學習歷程。另外,學生對於「英文好」的定義也有了改變,以前考100分的孩子,才會收到同儕欣羨的目光,但現在不一樣了,英語聽說程度好的孩子,同樣能獲得同儕的大大讚賞。 秀蘭老師希望大考中心能堅持這條正確的路,因為在她200多場教學分享後的觀察,絕大多數的高中第一線英語教學教育工作者都支持高中英聽教學,她說,這是好的改變、正向的改變,更是應該的改變。 老師有牽絆,從不會教到變則通 《易經》系辭: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尋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新需要。 有高中英聽測驗之後,老師們肯定會有牽絆。秀蘭老師說,101年實施高中英聽測驗時,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如浪潮般捲來,很多英文老師剛開始根本不知道怎麼教?身為語文領域英語文課程綱要的副召集人以及英文學科中心的教材資源研發小組成員,她和其他熱誠的教育夥伴讀了很多文獻並接受專業訓練,之後起而行,約有2年的時間,利用workshop的方式,至全省各地和第一線的英文老師一起分享高中英聽教學策略。因此,不論城市或偏鄉,不管教學資源多寡,在不相等的英聽設備環境中,第一線用心的教育工作者,總能克服萬難,找到因校制宜的適合方法來進行對高中孩子們的英聽教學。暫且不論成效如何,至少有了開始,一個很棒的開始。 聽一遍是測驗,聽二遍以上是訓練 高中學生一周有4堂英文課,據她所知,鮮少聽聞學生補習英聽,如有參加課堂外的加強學習,也大都是針對學測或指考。她以自身服務的國立臺中文華高中為例,在新生訓練時,即以大講堂方式(約800人)進行學科講座,告訴學生如何學習英文,聽說讀寫,面面俱到。緊接著二週的暑期輔導,著重於更細節地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探索。就英聽教學活動上,教導學生如何增進英文聽力的策略,如:遇到比較難的聽力教材,可先了解內容,建立背景知識和新單字的音檔後,再聽一次內容,慢慢累進對語音的感知,反覆不斷地聽是必要的。 另外,秀蘭老師特別強調,英聽教學,首重學生對語音的敏感度,所以建立音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先把單字唸對了,才能聽正確,因此聽力和口說是要一起訓練的。平常上課時,秀蘭老師會透過paired reading、shadowing、dubbing等方式加強學生口說,也會要求學生做weekly listening journal加強聽力。weekly listening journal 是要求學生把每一個禮拜所做的聽力活動,詳實地記錄起來,相關學習網站(免付費)如:Voice Tube、希平方、English Central、TED等,讓學生的 exposure to English 多一點,進而喚醒或加強學生對語音的感知,形塑一種英語環境學習氛圍,利於學生主動學習。 以利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演說影片為例。TED網站有羅列處各領域傑出人物(如著名的動物保育人士珍‧古德和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茲等)的演說影片讓大眾瀏覽觀看,與大家分享有關教育、發展、文化、商業、藝術等主題的探索與發現,且TED網站上的影片擁有一批優秀且熱心的志工,會將影片翻譯成各國語言,更方便於大眾聽解;對於學生而言,這些素材是有趣的,若能多聽一點,漸漸地便能養成以英文為工具,探索國際議題的習慣,這種能力又遠在單純訓練英聽能力之上,對學生的裨益更是無窮。 另外,秀蘭老師也和生活科技老師合作指導學生製播英文新聞,由國立臺中文華高中學生自播自製的「校園英語新聞」,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展現之一。學生透過採訪、寫故事、拍攝、剪輯來製播英文新聞,一則展現自己說故事的能力,再者更提高對學習英語的熱誠。 「我們不能輸」來自孩子的聲音 「不考英聽,我們的競爭力會下降」,秀蘭老師以她學生所說的話勉勵大考中心「絕對要堅持住」。面對少子化的趨勢、招生的壓力,大學可能採計高中英聽成績的校系數不多,但是大學訂定「審查資料」中具備高中英聽成績的校系數卻是增加的。 15年前只有少數高中重視英聽的教與學,但現今各高中教室裡的師生彼此都正歷經一種改變,教學者與學習者也都更往前了一大步。 ★參考網站: Teaching Listening in EFL Classroom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資料來源:國立臺中文華高中魏秀蘭老師_教育部英文學科中心教材資源研發小組) 高中生英語口說活動參考網頁~國立臺中文華高中「校園英語新聞」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高中英聽教室裡的風景
特色課程 106清華科學培育班招高一生,報名9/10截止
【代表圖】 Photo credit: Kingsway School via Visual hunt / CC BY 106學年度的「清華科學培育班」現正報名中,預計招收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各60名的高一新生,9月10日報名截止,9月23日舉行筆試。錄取後,將可接受清華教授群為期2年的輔導,採隔週六至清華分組於各系館上課及實驗的方式,暑假期間則有專題研究等營隊活動;僅需負擔部分學費及書籍費、保險費、校外參觀門票及車資、暑假營費用等。對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有濃厚興趣的高一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提升能力的機會。 清華大學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合力執行的「高中學生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已邁入33年,旨在輔導對基礎科學有興趣且具潛力的高中生,教授科學的基本知識與正確觀念,訓練分析推理的能力及作實驗的方法與技術,啟發學生思考,並訓練其表達及運用參考文獻的能力。希望藉由紮實的基礎科學訓練,日後能成為基礎科學的優秀人才。 高一即可報名,考國中範圍 「清華科學培育班」分三組招生,包括:物理組、化學組、生命科學組,各組錄取60名。106學年度的高一新生皆可依組別報名,考試科目各組不同,皆為國中教材範圍,其中生命科學組的命題範圍也會包含生活常識。 網路報名與繳費9/10止 【報名繳費】:106年8月21日至106年9月10日晚上12:00止。 【報名費用】:700元整。(低收入戶考生全免優待)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請至下列第一階段報名網址完成基本資料的填寫。 ★國立清華大學辦理106學年度高中學生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第一階段報名 步驟2:列印匯款單,至ATM轉帳或臨櫃繳款或匯款,在期限內完成繳費,並印出交易明細表留存。 步驟3:進入第二階段網站填寫報名資料,確認報名資料無誤後送出,才算完成報名手續。 ★國立清華大學辦理106學年度高中學生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第二階段報名 9/23筆試,每組考兩科 9月20日起可上網登入報名系統查詢試場座位。此次考試並無准考證,因此應考時請攜帶身分證件(如身分證、護照、居留證或健保卡等)。考試地點有三處,考生可於報名時選擇。 【考試日期】:106年9月23日(星期六) 【考試地點1】: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考試地點2】: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考試地點3】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台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 【錄取標準】:各組依筆試成績擇優錄取。 10月開課,結業頒發證明 清華科學培育班的上課時間訂於隔週的週六一整天以及暑假期間,課程內容因組而異,可直接上各系組官網查詢相關資訊。修業期滿經考核合格,將發給結業證書。 ★物理組官網 ★化學組官網 ★生命科學組官網 ★資料來源:國立清華大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網站
高中學科 迷信能力指標,無怪乎讀不懂國文課
Photo via VisualHunt 「國文課如何可能?」難得有這麼多人一起想像!尤其參與討論的都是「文人」,筆力交鋒所蓄積之能量,蔚為大觀。 近日讀朱宥勳〈找到能力指標,就不必迷信經典了〉一文,頗有感觸。身為支持文言文教學比例的在線國文教師,想以此文談談一邊參與論戰、一邊身在實際教學現場的一群國文教師,在此番風波裡的「處境與感受」。 深信能力指標也是一種「迷信」 在遠離教學現場的議題論爭裡,國文課,是哲學家「面無表情」的純理性思辯論題;國文課,是小說家「迷信能力指標」的課次編列質疑;然而,在真實的教學日常,國文課,是日復一日的師生互動,是時間長達一年、三年、乃至一輩子的對話聆聽與心領神會。 是以,就像文言文很不錯,但不需要「迷信」的道理一般,「能力指標」的概念可以明確化教學成果,是可以嘗試的解決途徑「之一」,但過度相信其功效,則亦不免「迷信」之虞──找到能力指標,問題真的「就」能迎刃而解? 品讀朱文,文中散落著對於「想像中的保守人士」的評價,諸如「多愚蠢」、「毫無專業可言」、「毒瘤」、「傷害學生」、「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是無法接受的」……「矯枉」容易「過正」,斷論之肯定無疑,有沒有可能恰恰透露了不自覺陷入的「保守與偏頗」?且如此對於「理性分析」、「能力指標」的「深信不疑」,其表徵豈不正與「經典迷信者」若相符合? 高舉能力指標,失落「教學現場」 說到底,真實的教學現場,並非蘇格拉底無所事事坐在市集找路人論辯的「純理性思辨」,它更接近孔子回到家鄉與弟子起居問學的形式,它有人情互動、有生活日常、有「教學情境」、有「學習歷程」。失落了「情境」與「歷程」,談來都可以很「理想」,卻也空洞。 任教以來,筆者長期質疑叩問:「能力指標式」的教案思考與學科建構方式硬套在人文學科上,真的沒有問題?莫非我們竟信以為真,在教學實務上,連「人文素養」這種東西也是「能力指標」可以系統化教會、產出並且量化計算它的「成效」? 這讓我想到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結局:置身事外的評論者總是在做「理性分析」,卻好容易忽略「人」在情境裡可能的各種感知、情緒反應,先誤判了當事人,再要求當事人舉出各種證據以為辯解。一如置身事外的評論者,可以不顧實際教學情境,不願意相信「浸淫濡染」的效用,不願意相信國文科的效用不易「言傳」,卻可「意會」,只是拿著「西方理性論辯」的那一套聲聲逼問「拿出證據啊!拿出證據啊!」 噫,這著實叫在線國文教師為難呀!我要如何「系統性」地拿出證據,證明上一屆帶高三,在景美女中勵學樓三樓教室外的凜冽大風裡(教室讓給學生學測前自習,教室外進行作文指導、考題解析與人生解惑),我如何感動於學生竟終於可以流暢地以《論》、《孟》、《老》、《莊》對談生命感悟?如何欣慰地聽不同的學生告訴我,她終於讀懂〈赤壁賦〉的「變與不變」,她終於體會〈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之後的那一番「豁然開朗」?她好驚奇自己竟然對高二讀得好痛苦的《趣看文學史》讀得津津有味…… 「如何證明?」難道去把畢了業上了大學青春無敵的孩子們抓回來,加入風波論戰,也請她們以「面無表情的純理性論辯方式」站出來證明在國文課裡的哪一篇文言文具體領會到了什麼才算數?(何忍?)或者,要記得,從今以後,每回師生談話都別忘了「攝影、錄音存證」? 不是國文教師「從來沒有辦法把這些東西講清楚」,而是在當前的論壇上,「國文科的價值」總是被要求以「西方思維」的方式「具體」敘說,而聽者缺乏教學現場經驗,又裝備著層層先入為主「愚蠢」、「毒瘤」的刻板印象,「談」何容易?──想講清楚,也需要有能夠理性、冷靜、不迷信,對於教學議題願意帶著溫度、表情的「聽者」才溝通得來呀! 師生對話、教學故事才是真實教學現場每一篇課文內涵的實踐與印證。國文課談古論今從來不是依從「能力指標」,而是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 不管課文怎麼排,專業教師原本就會拈出議題,援引各種文本。很多國文教師原本就會拿魯迅的〈藥〉來談「象徵」,會拿屈原〈漁父〉來談「孤獨」,拿司馬遷〈鴻門宴〉來談「人物設計」,拿〈項脊軒志〉與陳芳明〈霧是我的女兒〉來談「世代間的期許與回應」,之後也可以拿李密〈陳情表〉與郭強生〈關於痛苦的後見之明〉與《老後,兩代同垮》來談「親情的依戀、承擔、變質與老年照護」。其中,文言文的保留正可做為文字運用、情感表達、與思維流變討論上很好的對話與參照。支持文言文比例與能力指標式或主題式的課文編排概念並沒有什麼衝突。 而所謂「環保議題」,是班上環保股長推動環保衛生紙團購受到冷漠,在講台上哭了,要如何陪著她調整策略、促成行動;所謂「性別議題」,是週記裡、課餘閒話裡、FB私訊裡聽學生說一段又一段戀情,或聽她笑談、或交流愛情觀點,是擔任歷來多少個孩子的第一個出櫃對象,是與「黃衫學潮」發起者深談衣著之於女性身體;所謂「家庭議題」,是聆聽孩子從默默不語到激動咒罵父母到終於冷靜下來說她的心路;所謂「自主學習議題」,是多少個午后陪伴曠課數百節的孩子聊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與她周旋思辨「學習的理想境界」,然後無奈地去開她的「留校察看」會議。 不只成為「經師」,更是「人師」,而國文教師往往還身兼導師,日復一日的教學實踐,什麼能力指標、什麼寫作方式、什麼公民議題,在真實的教學現場從來沒有「分章分節」、「條理分明」過。 最不堪的是「毒瘤」與「傷害學生」之名 我想,如果在線國文教師可以管得住自己的教學良知,節制一下細筆回覆學生作文、週記、書信、line、FB的時間,收斂一下與學生頻繁對談的心力,然後對教學現場更抽離地、更不帶感情地「理性論辯」,更專注地在網路世界專心打筆仗,是不是就能更符合大眾期待「把這些東西講清楚」了?是不是就是社會大眾對於「高中國文教師」的職責期許?是不是就不至於百口莫辯地被斷論為「毒瘤」、「傷害學生」? 抽離課堂脈絡、遠離教學情境,「國文課」被談成空泛的議題論述。於是,高明的哲學家、小說家可以「專業地」指出學科架構錯誤、可以「犀利地」控訴國文科浪費學生生命,可以「聰明地」自以為全都看懂了。至於一群因「為文言文說話」便被斷論為「智力不正常」的國文教師,頂著論者好輕鬆就可以說出口的「傷害學生」的罵名,繼續在白天的教學現場辛勤耕耘,然後心力交瘁地在夜裡抵擋潮流,為文論述,與不需實際負擔教學工作的論者激辯對話,天亮,再孤立無援地回到教學現場。 2014年筆者曾與學生共同出版《框不住的國文課》,因緣際會留下了學生與古文、現代文學(國文課原本包含現代)對話玩耍的歷程,「在層層疊疊的升學試卷之下,發現久違了的生命感動」,學生編輯徐敏純說: 「我們想讓你覺得國文其實很有趣。它不是大考中心說了算,它充滿想像空間、它沒有答案。我們想告訴你,這樣子和文學互動,做得到。」 這是上上一屆的曉明故事,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一個教學實驗,再花一年半的時間,才以一整本書的長度大致「說好」國文課的故事。至於上一屆的景美故事結束,還沒來得及好好說呢,新的一屆又進來了……。教學週期三年一穫,很慢、又連續不斷,需要「慢慢說」、「仔細聽」才有辦法「講清楚」、「聽明白」。書中師生的對話品讀,豈「只是不斷反覆堅持這些篇章是經典、不可不讀」。 日後,時勢走到此際,會有更多國文教師在教學良知的底限之前,更有意識撥出時間回應與說明,屆時,期待可以遇到一群真心在乎國文課教學、願意一起在更全面的教學脈絡裡思考,也願意在對話之際彼此提醒:「放下成見」、好好「說」、好好「聽」的知音對話者。 (作者為景美女中國文科教師,政大中文系博士候選人。與學生共同出版《框不住的國文課》,曾在「聯合報青年尋路論壇」、「TEDxNTU」等發表述論,2016年發起「暢談國文」計畫,邀請社會大眾「再讀一次古文,再上一回國文課」。)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獨立天下@評論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投書】李佩蓉:迷信能力指標,無怪乎讀不懂國文課──讀朱宥勳〈找到能力指標,就不必迷信經典了〉有感
特色課程 106臺大物理資優招高一二生,8/28起報名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106學年度「臺大物理資優班」8月28日起接受報名,9月16日考試,預計招收60名的高一新生和10名的高二生。錄取後,將可接受臺大物理等教授群為期三年的輔導,採學期中隔周六上課與暑假密集上課的方式,只需繳交實驗材料費5000元(低收入免繳),免收學雜費。對物理有濃厚興趣的高中生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提升物理能力的機會。 臺大物理系和師大物理系自92年度起創辦「物理資優生培育計畫」,發掘對基礎科學有潛力的高中生,培養正確的科學知識與學習方法,以啟發其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加強訓練學生的實驗技巧,希望能提升基礎科學的素養,培養未來的物理科學研究人才。 高一即可報名,考國中範圍 臺大物理資優班招生分為新生和插班生兩類,各公私立高中職106學年度的高一新生和高二生皆可報考,高一生的考試範圍為國中教材;高二生則考高一教材和臺大「高中物理科學人才培育」計畫高一上課的教材內容。 網路報名9/11止 【報名繳費】:106年8月28日上午9:00起至106年9月11日上午10:00止。 【報名費用】:600元整。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請至下列網址完成登錄各項報名資料,確認報名資料無誤後儲存。 ★國立臺灣大學辦理106學年度高中物理科學人才培育招生報名 步驟2:列印報名表及繳款單,至ATM轉帳或臨櫃繳款或匯款,在期限內完成繳費,並印出交易明細表留存。 步驟3:上網至報名網址處查詢繳款是否成功,才算完成報名手續。 9/16考物理和數學兩科 應考時請攜帶身分證件及准考證。准考證請於9月14日上午10:00起至9月16日應考前,至上述報名網址處下載列印。考試時可使用藍色或黑色筆(含鉛筆),但不可使用計算機。 【考試日期】:106年9月16日(星期六) 【考試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內(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錄取標準】:物理和數學滿分各為100分,按兩科總成績高低排名錄取至額滿為止。最後名次同分時錄取「物理」成績較高者,如「物理」成績相同則一併錄取。 10/14開課,結業頒發證書 臺大物理資優班的上課時間訂於隔週的週六一整天以及暑假期間,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物理學、物理實驗、基礎數學、專題講演等四部分,由高中物理課程開始,循序漸進深入了解大學普通物理。 【開學日期】:1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以基礎學科與前沿科學並重,課程規劃如下。 【結業證書】:三年修業期滿經考核合格,將發給結業證書。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高中物理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網站
高中學科 不補習也能加強英聽的兩大妙方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各位讀者好,我是剛從臺中女中畢業的陳金鈴,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自己」如何增進英語聽力能力。 對症下藥、持續練習 在進入高中前,我的英文聽力程度其實跟一般沒補英文的國中生差不多,只能聽懂很基本、課本教過的單字句子。一直到現在,我的聽力能力還是不及閱讀能力。但是,我仍持續練習,希望能一步一步達到看電影也不需字幕的程度。在說明方法之前,我覺得必須強調的一點是:「聽力是得持續練習的。」這並非一時半刻就能進步,不像閱讀,只要單字量增加,文法觀念正確,就可以讀懂、抓到一篇文章的大意。 聽不懂文章與看不懂文章有所不同,聽不懂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層面,例如:單字量不夠、不知道單字的發音、不知道單字意思、腔調、速度問題,抑或因為腦袋會忍不住翻譯成中文,而漏掉其他對話內容等等。所以,聽力要進步就要對症下藥。先找出自己是哪些方面有問題,再著手改善。一旦方向明確,進步才會快。 藉英文雜誌訓練聽力 我進到高中後,提升自己英文聽力的第一步是:聽學校訂閱的英文雜誌。 就我所知,大部分的高中職每月都會訂閱英文雜誌(如果沒有也可以去圖書館借),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學習來源,不只閱讀能力可以提升,同時還能增強聽力。每本雜誌都會附教學CD,內有文章講解以及文章朗誦的音檔,雜誌內容也相當多元。 剛進高中時,聽力一直是我的弱項,所以我都會將雜誌的音檔傳到手機裡,利用走路上下學的時間來聽。每篇文章通常都是先聽一兩遍,大概對文章的主題內容有概念後,再來看文章,閱讀完畢後,將雜誌闔上,再聽一遍,這時你就會發現有哪些單字或句子,是第一次聽時,所聽不懂的。這時回頭再看一次聽不懂的地方,同時重複播放這一段,去熟悉單字的發音和腔調,如此一來,下次再聽時就能聽懂了。 我經常發現很多聽不懂的片段或單字是我讀得懂的,但有時因為字和字的頭尾音黏在一起而聽不出來,因此用這種方式去對照,就可以很快發現問題所在。同樣地,如果沒有雜誌,英文課本也可以作為練習教材,通常也都附有CD。 利用網路影片提升聽力 除了每週聽雜誌外,也可以去Youtube找各種有趣的影片來看。像我會搜尋一些Ted的演講,還有英國、澳洲自製的影片。 其實聽Ted是滿好的練習,因為通常都會有字幕,可以先不開字幕或開英文字幕聽一次,再看中文。演講主題多樣,富有教育意義,時間也不會很長,可謂一石二鳥。 如果想要有趣且生活化、口語一點,就可以看youtubers的影片(但難度比較高),聽英文歌、ICRT或是找影集、電影來看也是不錯的選擇。再來,我還要推薦一個網站「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這是高中英文老師推薦我們的網站,裡面可以做英聽考試練習,是非常好用的網站! 持之以恆是成功不二法門 如果知道自己的英文聽力不是很好但有心改善的話,那從高一就要開始練習,這樣加強下來,大考中心的英聽考試基本上就不用擔心,甚至英檢中高級初試也能通過。我在高三時第一次參加全民英檢,報名中高級,一次就通過初試的聽讀測驗。所以,只要有心練習,對症下藥,持之以恆,還是能慢慢進步,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會認真練習英文聽力,不只是因為參加模擬聯合國需要這樣的能力,還因為英文是國際通用的語言,第一手資訊或是國際新聞,如果具備較佳的英聽能力就能快速接收。此外,具備這樣的能力,也能看英美影片,無須翻譯,增添樂趣來源。另外,往後如有機會出國自助旅行,或是接待外國人,交外國朋友,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因此,英聽的學習和應用其實相當融合於生活之中,不必只為了考試和檢定,那永遠都不是學習真正的目的。 最後我想鼓勵跟我背景類似或是無法補習但想學習的同學們,主動學習、尋求建議、找尋資源、持之以恆是進步的不二法門,不斷的嘗試各種方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我們一步步腳踏實地前進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學習有意思!不補習的英聽學習之法
高中學科 【108課綱】高中職社會領域特色搶先看
Photo via Visual Hunt 課綱研修小組目前已完成108新課綱中「社會領域課程」,包括國中小暨普通型高中、綜合型高中,以及技術型高中等三份社會領綱草案,在106年11月中旬前將舉辦22場公聽會和網路論壇廣納各界意見。(請參考:【108課綱】社會領域草案公聽會9/3展開) 「大學問」(www.unews.com.tw) 整理出高中職社會領域新課綱(草案)的精神與特色,讓大家先睹為快。 兼顧素養學習,配合高中屬性 108新課綱中的「社會領域課程」,除了要符合總綱「素養學習」及「適性揚才」的理念之外,也需調整社會領域國、高中學習節數/學分數,以及高中、高職、綜合高中等三類型高中的橫向整合問題。綜觀課綱草案,有下列五大特色: 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考量不同背景(包括文化、族群、城鄉、性別及身心特質等)學生的多元生活經驗,並兼顧生涯探索及發展,進行課程規劃。 二、社會領域課程十二年一貫總體考量,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整體規劃,普、技、綜三類型高中共同研修,落實縱向連貫、橫向統整、適性學習,以及歷、地、公三科內容的互補與區隔。 三、降低學習內容密度,僅列出基礎的內涵(以每學期12至14週來設計課程)。 四、部分科目或學習內容條目採取更開放或疑問句的方式書寫,希望能夠鼓勵學生進行思辨與探究,並提供授課與教科書編撰選擇的發展空間。 五、高中職規劃「探究與實作」課程:此為最大突破,也是回應總綱素養學習的重要課程。在普通高中選修的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各有規劃「探究與實作」課程;在高職則增列「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改變過去以課堂知識內容灌輸、選擇題主導的紙筆測驗的學習模式,希望藉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學習效能感。 國高中社會課綱特色 國中及各類型高中關於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課綱規劃原則及特色如下: 【歷史】 1.國、高中課程明顯區隔:國中按分域架構採長時段通史設計,不同類型高中均以國中學習為基礎設計專題。國中重視探究不同人群的互動及其影響;普高與綜高強調討論具結構性意義的歷史變遷,技高則針對學生的多元群科特性規劃。 2.從人民主體觀點出發:連結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兼顧學習者所處社會的現狀,著重探討當代社會的形成歷史,反思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及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 3.設計「探究活動」與「探究與實作」課程。 【地理】 1.國、高中明顯區隔,課程精簡且彈性開放:國中以環境系統、區域特色和全球關連三個視角架構學習內容。高中以地理技能、地理系統、地理視野三個地理核心素養為主題,除獲得科學方法、培養系統思維外,並從地理的視角理解區域文化的特色、區域問題的內涵及解決區域問題的策略。 2.參考晚近學科發展,以學科方法、重大議題和學科應用三個面向,作為設計課程的主軸。 3.鼓勵走出教室與團隊合作,預留與歷史、公民與社會等合作的彈性空間。 【公民與社會】 1.凸顯本科公民養成的課程屬性;國中與普高必修的學習內容採公民素養四大主題(「公民身分認同及社群」、「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社會的運作、治理及參與實踐」,以及「民主社會的理想及現實」)整合模式,而非以往社會科學分論的模式。 2.特別注意不同學習階段的區隔與連貫問題。 3.學習內容的「條目」採取提問模式書寫,內容更開放,進而引導教材、教學、評量等朝向更高層次的思辨方向發展。 4.依教學自主與學習自主的理念,規劃並提示可彈性實施的探究活動與探究與實作選修。 社會領域課綱草案下載 ★國中小暨普高社會課綱草案★ ★技術型高中社會課綱草案★ ★綜合型高中社會課綱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