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學習

好書 如何提升讀書動力?東大生教你讀書心法
為了交出成果,決定性的要件就是能長時間持續學習。根據研究,若要成為在某個領域學會、精通技術的專家,必須花1~2萬個小時。或許大多數的人都沒必要精通到這個地步,不過就想學會的內容來論,還是需要花一定程度的時間持續學習。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持續學習呢?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持續下去的心情和動力。以下列舉有關動力的心理學知識、東大生實踐的持續學習所需的工夫,同時也提供讓大家思考如何才能持續學習的素材。 削弱效應 這裡要說明的是,活用外在動力時的注意事項。 為了驗證削弱效應,有人做了下面的實驗:幼稚園的每一個小孩都很喜歡畫畫,這個實驗則是把幼稚園院童分成兩組,讓一組幼童畫畫之後給予獎勵,另一組則是不給獎勵。結果,沒給獎勵的那一組幼童並沒有產生特別的變化,但是獲得獎勵的那一組孩子卻變成沒有獎勵就不畫畫了。 這證明了報酬消失,人就會停止能獲得報酬的行動。只是對幼稚園小孩來說,畫畫原本是很有趣的事,內在動力已具備了,但實驗賦予它們外在動力後,卻導致失去了內在動機—這正是實驗的重點。 此外,根據給予報酬的相關研究也指出,事先知道能獲得獎勵相較於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突然獲得獎勵,後者並不會出現內在動力低落的情況。意思就是,對獎勵的條件反射太強,會使內在動力降低。學習也是,如果設定條件反射太強的報酬,會導致人對原本覺得很有趣的學習喪失欲念,請務必小心。 ▶「快去念書!」會降低動力: 不少東大生都說,他們的父母親不太會嘮嘮叨叨地叫他們:「快去念書!」 「快去念書!」這句話,常成為削弱效應的案例。很多孩子一被說:「快去念書!」就會反射性的頂撞:「就是因為你一直唸,我才會沒有念書動力啦!」其實他們說的並沒有錯。就算本來有心想念書,也會在聽到「快去念書!」後變成「我已經念過了」,最終可能造成喪失想念書的心情。 剛剛好的動力 接續前一節,繼續來思考外在動力的報酬所帶來的影響。從一般觀點來看,大家可能會覺得報酬越大,動力也會跟著上升,但實際上卻完全相反。 某個研究對同樣課題設定了大、中、小的報酬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報酬越大,課題成績越低。此外,另一個實驗則證明:需要創造性的課題,這種傾向尤其強烈。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完美詮釋。這個定律凸顯出,覺醒的標準(意識清楚的標準)及課題成績的關係。根據這個定律,每個課題都有最適度的覺醒標準,在這個標準內,覺醒程度越高,成績也會越高。可是一旦超過覺醒標準,成績反而會降低。此外,課題的難易度也會使覺醒標準有所不同,課題越難,最適度的覺醒標準也越低。 意思就是,大量報酬的強烈動機會將覺醒標準拉太高,反而導致成績降低。學習也一樣,如果因為是困難的課題就拚命過度提升動力,反而會導致無法解答的情況發生,因此建議各位最好依循適度的標準。 ▶東大生的心得: 「碰到超難的問題,過分熱中就會無法脫離同一個思考方向。結果只會不斷重複,浪費時間。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一邊看電視一邊輕鬆挑戰,就能順利解答了。自己的意識會適度投注在電視上,所以不會老是盯著筆看,可以深入題目中。」 學習型無力感 不管怎麼做,就是沒動力……這種時候,你或許是被學習型無力感所束縛。學習型無力感是指後天學會的無力感。 有個光想就痛,利用狗來進行的實驗,作法是在持續給予狗無法避免的疼痛後,即使再給予可以避免的疼痛,狗也不會嘗試躲避疼痛。 意思是,一旦認為自己無法控制外界時,之後就算身處自己可以控制的狀態,我們也會什麼都不做,這就是學會的無力感。為了不陷入這種狀態,前面已提過的對原因歸屬的思考法、能力觀就很重要了。也就是說,能控制自己和結果,這樣的感覺很重要。 那麼,若是已經被學會的無力感所限制,應該怎麼改變呢?以學習來說,讓自己能實際感受到學習可提升實力、可改善考試成績等,十分重要,這就稱為伴隨性的認知。為此,定期確認自己的實力、挑戰適度難易度的題目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東大生的心得: 「拜學校的小考所賜,我才能把英文單字背起來。先有每週小考這種小小的目標,最後就能達成大的目標。如果自己的學校沒有這種考試,就自行制訂每週的考試,設定小小的目標。另外也可以自行決定,例如『只有這個考試,我一定要每次都拿滿分』這種達成目標的條件,這樣不但能嚐到小小的成就感,對於很難在看不見終點的狀況下腳踏實地學習的人,應該會是意外有效的方法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的《一圖一招,試無不利:東大生解題致勝學習法》第4章 「持續」的致勝基礎 《一圖一招,試無不利:東大生解題致勝學習法》 【作者】:東大家庭教師友之會 【譯者】:羊恩媺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書籍規格】:平裝 / 164頁 / 14.8 x 20.8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p2PRba *讀冊: https://goo.gl/5Vbiw4
好書 經濟學速成,東大教授教你
(編按:前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井堀利宏,學術成就豐富,被譽為日本財政學權威。為了讓年輕人搞懂經濟現況與對未來的演變未雨綢繆,他著手將在東大傳授經濟學22年的講義,濃縮為任何人都能在10小時內,學到東大四年教的經濟學課程。) 稀少性:決定你得付多少 經濟學很重視「稀少性」的觀念。稀少性,代表社會必要性的程度。稀少性取決於「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大小。即使是大家都需要(需求很高)的東西,假如到處都有(供給充分),稀少性就會降低。 舉例來說,人民生活絕對少不了水,但是,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賣自來水,每瓶1000日圓,想必會覺得很貴吧!不過,如果哪天你在沙漠迷了路,口乾舌燥,即使要花1萬日圓買一瓶水,你可能也願意。實際上中東的石油出產國,水有時的確比石油更稀少。 東西的價格,取決於需求和供給。人們對財貨/服務的評價越高,需求就會增加,導致價格上漲,成為新企業進入該財貨市場的誘因,使該財貨的供給增加。透過供需調整,讓社會投入更多資源,生產必要性較高的財貨和服務。 供給所需的「成本」,也會隨著社會必要性而變化。如果需求量一直很大,不管花多少成本,都應該生產該財貨。如果價格上漲,導致需求減少,代表價格上漲使得需求轉移到其他財貨。對社會來說,沒有必要花費高成本生產該財貨。 機會成本:多留意就少吃虧 經濟學也很重視成本的概念。 成本代表進行經濟行為時的損失。不管從事什麼經濟活動,當然都需要成本。 舉例來說,家庭要消費(購物)的時候,必須以市場價格購入消費財。購入金額對家庭來說,就是消費行為造成的損失=成本。企業從事生產活動時,為勞動、資本這些生產要素支付的金額(工資和利息),對企業來說就是成本。 還有另一種概念是機會成本,代表看不見的成本。舉例來說,企業自己準備資本投資,既然是本來就已經準備好的資本,投資的時候看起來好像沒有損失。然而,如果企業不把資本用於投資,改借給其他人,應該可以得到利息之類的報酬。本來有賺取收入的機會,卻不好好利用,把資本用於其他地方,實際上等於放棄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收入。 機會成本取決於經濟主體的個別情況。舉例來說,假設A先生和B先生分別為了當棒球裁判而請假一天不去上班,A先生本來每天可以賺1萬日圓,B先生本來每天可以賺2萬日圓,為了當裁判請假的機會成本分別是1萬日圓和2萬日圓,所以原本收入較高的B先生,他的機會成本就比較高。換句話說,如果當裁判的收入一樣,機會成本越高的人越沒有意願當裁判。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的《10小時速成!東大教授教你用得到的經濟學》第1章 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 《10小時速成!東大教授教你用得到的經濟學》 【作者】:井堀利宏 【譯者】:陳昭蓉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1日 【書籍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EUpKLW *讀冊: https://goo.gl/Z1oaL8
好書 用英文也能吐槽?阿滴教你
突然要用英語表達時,不少人一時間會想不出適當的詞。阿滴精選150個很多人不知道,可以這樣用、十分道地的實用生活英語,分為:校園、愛情、吐槽、職場、日常五大部分,輕鬆好學、有趣好記,讓你腦袋空白失血時,迅速靈光閃動,一開口就聊不停。 吐槽第1滴:不喜歡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2滴:就醬喔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3滴:廢話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4滴:你瘋啦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5滴:靠夭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6滴:別擋路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7滴:我早說過了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8滴:我不在乎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9滴:不然勒 《英語每日一滴》 吐槽第10滴:啊不就好棒棒 《英語每日一滴》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的《英語每日一滴:IG最夯,學校不教,聊天、搭訕、吐槽都有戲》 PART3 吐槽30滴 《英語每日一滴:IG最夯,學校不教,聊天、搭訕、吐槽都有戲》 【作者】:阿滴(Ray Du)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6月1日 【書籍規格】:平裝 / 168頁 / 12.8 x 18.6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kLwGjL *讀冊: https://goo.gl/RgEHfz
好書 公東學徒制,重塑匠人精神
小時候,我家對面住的是日本熊本縣移民而來的菓子屋師傅,那是他們家傳好幾代的手藝,每天一大早一家人就開始搓麵糰,熬煮餡料,再親手一個個捏拿出精巧美味的和菓子,他們每日重複一樣的工作,同樣幾款和菓子,做出來的味道也都一樣,從來不曾看出他們有倦怠之意。 後來我到瑞士上木工師傅學校,到德國參與德國基金會舉辦的工業職校校長特別班的訓練,考察了各地技職學校的特色,也參與工廠實做,我發現德瑞兩國的技師有一個特色,都在實做中學習,一點一滴、從簡入繁,不斷的練習,一直到很熟練了還要繼續做,做到非常精確,才能成就一門技藝,成為一名技師,而且一輩子以此為業。 我了解到,這就是日本職人、歐洲工匠的精神,這些國家的工業、工藝之所以發達,靠的就是廣大民眾孜孜矻矻、踏踏實實的學藝,他們不求快,但求精;不求量,但求質,追求價值,伴隨而來的就是價格。也就是說,他們對於一門技藝的要求在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精確,這種對工作要求的執著與鑽牛角尖,超越了把工作當成賺錢謀生的工具,但伴隨而來的創新就極具實用性,而非華而不實的劣級品。如此,自然打開行銷通路財源廣進。 重文憑輕技術,技職改造也枉然 所以在國際上「Made in Japan」「Made in Germany」「Made in Switzerland」,就是品質保證,許多名牌因此應運而生,如日系的林內、日立、大金,德國名車如BMW、賓士、奧迪、保時捷,瑞士名錶如勞力士、積家、百達翡麗。這些世界名牌的背後,是一個個工匠的執著與世人的敬重,每件產品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嚴謹的要求,甚至每一個零件都是精心打磨,才能造就卓越的品質。能有如此精湛的工藝,其實來自於這些國家具備勞工神聖的觀念,以及對技術、工藝的尊重,其中不乏台灣稱之為黑手的技術人員,在德瑞,他們的薪水甚至與管理階級相當。 反觀華人世界普遍存在著士大夫階級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過去的科舉制度到現在的升學考試,讓國人有著重文憑而輕技術的觀念,實是技藝、工業、科技的最大障礙,即使老一輩的匠師現在都稱捧為國寶,但願意向其學藝的年輕人如鳳毛麟角,使得許多傳統工藝瀕臨失傳,在工業方面也無法培養實力完備的基礎技術人員。如果這樣的觀念不改,技職學校的課程設計還是以升學為導向,不重高職,而將大量資源投資技術學院,也不是為了訓練一個職人、工匠,那技職教育怎麼改造都是枉然,無法造就一名訓練有素的技師,台灣想要產業提升,具有競爭力,也就遙不可及了。 公東瑞士學徒制,重塑匠人精神 我在教育界服務了三十年,其中二十七年在公東高工度過,是我一生最精華的時段。錫質平神父引進瑞士學徒制,堅持小班制的教學,在公東實習工廠從事生產,開創「學用合一」的教育方式,也成功將學徒制本土化,締造了獨樹一格的公東技職教育的模式。我也在那段期間透過瑞士天主教白冷會及葛士賢老師的協助,得以技術人員國外應聘的名義,於一九六九、一九七四年兩度赴歐洲進修。留學期間我學到德國人嚴謹的做事態度與方法,也學到瑞士人克勤克儉、實事求是、擇善固執的工匠精神。 在歐洲,我看到許多和台灣不同的教育環境。例如歐洲有許多專所,提供年輕人學習技術,台灣也有很多「專所」,卻是專門用來補習考大學、考研究所,甚至於考建築師、司法官的「補習班」。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校一味培養學生成為「考試的熟練工人」,而不是訓練一個人具備群體生存能力及個人自我實現。光這一點,就無法與德瑞匹比了。 教育應適性揚才,硬擠大學已偏差 教育應該是引導年輕人「適性揚才」的神聖工作。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天賦,都有他內心真正想做的事和將來想成為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做研究。但是家長們卻拚命把孩子送進大學,希望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真是台灣社會普遍的偏差現象。 結果教改後的台灣,每個人都念大學,甚至貸款念大學,以至於一畢業就負債累累,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經濟優渥的人,則繼續讀研究所、攻讀博士班,畢業後很多都成為流浪教授,還是一樣從22K開始,台灣的年輕人花這麼多時間在讀書、拚文憑,結果還是看不到未來,這是多麼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浪費了龐大的社會資源與個人青春。 反觀瑞士,大學只有十二所,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進大學,其他都選擇技職學校,他們從小六開始就接受職業指導,七、八年級就會自主安排參訪感興趣的企業,開始思考或規畫自己的未來,大約九年級就已經在企業裡當學徒習藝了,透過產學合作,造就了許多扎實的基層技術人力。而學徒經過三年的學習,畢業之後,經國家考試及格,就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人才,失業率自然降低了。 這種由企業培養所需人力的方式,與台灣大不相同,每一家企業都各自負擔起培養人才的社會責任。在這樣的制度下,大多數人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然會督促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養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對一個民族、國家、社會,甚至企業都會產生質變。公東高工的校訓:「實事求是,認真負責」,就是要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挽救技職崩壞,體制外推動變革 我們再回頭看台灣,一九八四年李煥擔任教育部長時,為回應民間訴求,廣設高中大學,並大幅減少技職生工廠實習的實作時數,以降低技職教育的投資,並強推群集教育。一九九六年,擔任教育部長的吳京,又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導致技職教育體系徹底破壞,職業教育全面導向升學方向來辦學。高中、高職也從過去的三比七的學生比率轉變成一比一,職校的技術導向及勞工神聖的觀念也就蕩然無存了。前副總統蕭萬長曾經率先喊出「技職教育再造」的口號,這意味著群集教育已經行不通了。 近年有鑑於四百億巨額的「東部開發基金」中,包括地方建設及職業教育再造的經費預算,讓一些政商關係良好的財團或社團紛紛競標,再度提起昔日公東高工所實施的學徒制,也讓我成為被訪問的熱門對象,我常斬釘截鐵告訴記者:「除非唾棄已偏離的現今技職教育政策,走到體制外,否則不可能在現行技職教育體制中以學徒制的模式辦學了。」 台灣主流技職教育注定失敗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兩年前我結合了一些學生及社區人士成立了「DIY技術發展協會」,推動 「以務易務,以藝換藝」的終身學習模式,讓大家「你幫我,我幫你」,彼此交換技藝。 之所以成立這個協會,是因我覺得現代人幾乎什麼都靠付費取得,傳統社會人們互助的機制卻崩潰了,台灣逐漸走向高齡化社會,如不趕快找回自助助人的傳統,很多人都會陷入年老無助的困境,以藝換藝就是要讓大家重新回到傳統社會的互助體制裡。 最近我又在台東大學開設體制外的木工師傅學校,免費教學,也在初鹿國中開基礎木工班。前者是為期一年的課程,目前有五個學生,我和他們在工作中一起討論、學習,使技藝精進,達到師傅級的水準,我想藉由這種課程讓學徒制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後者是讓一些對學校課程沒有學習成就感的孩子有學習技藝的機會,來轉移學習挫敗感,這些孩子對木工的興致很高,亦從中得到很高的成就感,這證明教育要走對的路,讓孩子適性學習,這樣就可以讓每個人都成為高材生。 我很關心未來的教改,很擔心教改的方向又偏了,才會想寫這本書,同時在體制外做點事情,如果教改還是像之前那樣亂無章法,只會越改越糟,並讓學校無所適從,那犧牲的就是這些未來的主人翁,不可不慎啊。我以實際的行動紀念並感謝瑞士天主教白冷會在台東所做的貢獻,更期昐白冷會的精神代代薪傳。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的《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公東: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結語 給下一個世代的教育備忘 《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公東: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 【作者】:黃清泰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5月1日 【書籍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W9MvwF *讀冊: https://goo.gl/Wj3Gi1
高中學科 【107學測國文】如何強化閱讀&表達以應考?
馬公高中是澎湖縣唯一的普通高中(另一所為海事水產學校),受限於地理交通條件,學生來源僅以澎湖縣(含各離島)為主,除普通科外,尚設有職科(觀光科、資料處理科、商業經營科)、藝才班(音樂、美術)、體育班及實用技能班,以因應地方需求。 職業類科的升學管道多元暢通,選擇就讀者眾,普通科的學生們學科能力差異大,學生異質性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會特別留心學生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希望儘量使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培養基本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在思辨、文本分析及鑑賞能力方面,則期待學生在自己的起點向上提昇,而非要求齊頭式的並進。 抓住教學核心應萬變 「針對107年國文考科變革(國寫獨立施測、國文選擇題強化閱讀),國文教學如何因應?」有些人這麼問。個人以為這個問法是本末倒置的,與其這麼問,不如問問自己「在國文教學的課堂上,我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語文理解與應用等基礎能力的養成,文學知識、鑑賞能力及文化素養厚植,進而培養思辨及表達能力,這是我期待自己去追求的目標。不論大考試題如何變化,只要抓住教學的核心目標,不論試題的閱讀素材是否為生活化素材或跨學科素材,都不是問題,在帶領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會迷失方向。 因應大考--培養閱讀思考及表達 新世代的學生在學習及接受新訊息的方式,早已不同於過去以文字形式為主。快閃的多媒體畫面及活潑的節奏似乎成為常態,學生受傳媒影響甚深,言語及文字表達均挾帶大量語病而不自覺,我會提醒學生多注意。 另外,眾人聞之色變的長文閱讀題(長文目前傾向以不超過1500字為限),由課內延伸至課外的同類型、同主題的文本,大量的文字、長時間的閱讀,可能會使目前習於多媒體接受資訊的學生十分苦惱。 而選擇題除「基本檢索」之外,亦重視「發展解釋與統整」,選項未必為「一是三非」,而是要找出一個最適切的答案。在國語文寫作測驗則偏向由「發展解釋與統整」至「省思與評鑑」。這些方向提醒了我:學生應考除原有的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是閱讀、批判及思考表達能力的養成,意即有耐心讀完長文;讀完之後,有能力解釋及統整概念;最後能有自己的看法,並以有條理的文字表達出來。 因此,面對文本,我到底可以帶領、引導學生做些什麼,學生才能真正的學習?教出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考、批判⋯⋯等能力。幾經思索,決心在教學方式努力突破以往之窼臼,重新尋找更適合帶領學生進入文學領域的途徑。 面對文本,我們可以帶著學生做好多事情 尋找不同的課堂風景 由於班級內的個別差異愈形擴大,以講述法為主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課堂學習,因此更著力於以問答、討論、發表等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前幾年開始嘗試讓學生先在課堂逐段瀏覽文本,由學生自行提問,指出文本中的難點,自主掌握學習重點,說出文意基本理解。 在104年,曾將過去嘗試的〈過秦論〉結合生命教育的做法,寫成教案,並請學生填寫回饋單,上課的流程及學生回饋資料如表1(另開視窗),可見學生對自行對文本翻譯及找難點的基礎方法頗能接受,而討論及延伸思考的部分,亦更能活化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運用策略引導學生閱讀 今年暑假參加國文學科中心研習之後,更在本學年試著在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前,先要求他們自行斷句,接著進行「換句話說」,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句意,教師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後,才進行帶領學生詮釋解析文本、推論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及內涵、指導學生摘要段落大意,建立文本段落架構,賞析評鑑文本及建立個人觀點,整個過程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閱讀、思考、表達能力,期待學生能有效閱讀,並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一直都是在課堂上努力的目標。 文本梳理基本流程 結語 「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絕對不是口號,而是必須追求實踐的目標。不論考試內容及形態如何改變,教師因應世代差異的學習型態及思考模式的不同,改變課堂的學習模式,已然勢在必行。運用閱讀策略、同儕合作學習以思考討論、統整表達,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學習的可能,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課堂風景。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最美的課堂風景
大學專業 【2017大學先修】6堂認證考試,通過可抵學分
Photo credit: kevin dooley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已取得106學年度入學資格的準大一新鮮人,在9月開學前,除了「大學先修課程」外(請參考:「2017大學先修」114堂,準大一快報名),也可以考慮以通過基礎學科「認證考試」的方式,取得大學扣抵學分的機會喔~ 今年清華、交大、師大、中興、中山等校針對化學、生物、程式設計等基礎學科開辦「認證考試」6堂,通過認證考試的同學,即可依各校規定在入學後,針對該對應科目申請學分抵免或課程免修。各校系學分抵免方式或課程免修方式,可至: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106 年準大學生先修課程聯合認證平臺的「學分認抵」處查詢。 「大學問」(www.unews.com.tw)整理106學年度各基礎學科認證考試的時間、範圍與費用,並附上報名網址,有興趣的同學不要錯過了。 化學認證考試 化學認證考試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化學一」、一種是「化學一」,辦理的學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和空中大學(交大委辦)。 【普通化學一認證考試】 #考試日期:9月初 #報名日期:2017/8/10~8/17 #報名網址:http://foundation.nthu.edu.tw #報名費用:300元(清華學生)、1300元(他校學生) #考試範圍: 【化學一認證考試】 #考試日期:2017/9/10 #報名日期:2017/7/31~8/20 #報名網址:https://reg.nou.edu.tw/mooc/ #報名費用:1600元 #考試範圍: 生物認證考試 「生命科學學科能力共同認證考試」由中興大學辦理。 【生命科學學科能力共同認證考試】 #考試日期:2017/8/21~8/25(預定擇一日舉行) #報名日期:6月下旬 #報名網址:(線上報名系統預定於六月下旬上線) #考試範圍: 程式設計認證考試 程式設計認證考試有三種,分別是:清華大學辦理的「程式設計導論」、師範大學辦理的「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以及中山大學辦理的「大學程式能力檢定(CPE)」。 【程式設計導論認證考試】 #考試日期:9月初 #報名日期:2017/8/10~8/17 #報名網址:http://foundation.nthu.edu.tw #報名費用:300元(清華學生)、1300元(他校學生) #考試範圍: 【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 #考試日期:每年3月、10月各一次 #報名日期:每年2月、9月 #報名網址:https://apcs.csie.ntnu.edu.tw/index.php/signupandsearch/signup #報名費用:免費 #考試範圍: 【大學程式能力檢定(CPE)】 #考試日期:CPE 每年辦理四次(3月、5月、9或10月、12月)。 #報名網址:https://cpe.cse.nsysu.edu.tw/index.php #報名費用:免費(限大學在學生) #考試範圍: ★資料來源: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106年準大學生先修課程聯合認證平臺
大學專業 「2017大學先修」114堂,準大一快報名
Photo credit: myhsu via Visualhunt / CC BY-ND 今年,全國各大學開設超過114堂「大學先修課程」,讓已獲大學錄取通知的高中生可提早體驗大學課程,甚至還能直接抵掉大學正式學分,這麼好康的機會,準大一新鮮人不要錯過了! 先修課程的教學方式多元,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也有線上教學。對於外縣市學生,有些學校如中央大學和交通大學亦有宿舍提供。在費用方面,線上課程多為免費,而實體課程則需收學分費,從數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近年來,不少大學與區域教學資源中心,會在「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放榜後到9月開學前,開設「大學先修課程」供準大學生選讀。無論基礎學科或通識教育,所修學分均依錄取學校系的規定來認證或抵扣。除了協助同學順利銜接大學課程外,亦可在開學後減省修習學分的時間。 「大學問網站」(http://45.33.36.58)蒐集114堂各大學和區域教學中心開設的先修課程資訊,並附上課程官網連結,有興趣的同學快點報名吧。 國立臺灣大學8堂 【基礎學科先修課程】:http://apc.aca.ntu.edu.tw/fcce/AP/AP_course.aspx ★報名時間:5月16日至5月25日。 ★開課時間:6月起陸續開課, ★課程項目:包括「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經濟學原理與實習上」、「經濟學原理與實習下」、「英文一」、「英文一(附英聽)」等8門課程。 ★課程費用:2300~4600元不等。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臺大新生。 國立清華大學6堂 【高三放心學雲端教室】:http://foundation.nthu.edu.tw/funlearning/ ★報名時間:即日起。 ★開課時間:5月1日至9月1日。 ★課程項目:包括「2017普通化學一」、「2017生命科學導論」、「2017微積分一」、「2017程式設計導論」、「2017計算機概論」、「2017普通物理」等6門課程。 ★課程費用:免費(線上教學)。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清大新生 外校新生。 國立中央大學5堂 【準大一新生暑期預修課程】:http://pdc.adm.ncu.edu.tw/Course/fresh/fresh_i.asp ★報名時間:5月12日至5月19日 ★開課時間:7月3日起陸續開課 ★課程項目:包括「微積分Ⅰ」、「普通化學」、「程式設計」、「日文一A」、「大一英文:聽力與會話」等5門課程。 ★課程費用:2200~4200元不等(不含住宿費)。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中央新生 外校新生。 國立交通大學9堂 【暑期霹靂優學園--高中生大學先修課程】:http://aadm.nctu.edu.tw/eec/pre-u/news.aspx ★報名時間:即日起。 ★開課時間:6月10日起陸續開課 ★課程項目:包括須到校上課的「普通生物學(一)」、「電機專題」、「感測器基礎原理及量測實作」、「數位電路設計」、「線性代數」、「基礎程式設計(英文授課)」等6門實體課程,以及「化學一」、「微積分甲(一)」等2門網路課程,和採網路課程 實體課程的「物理一」。 ★課程費用:1200~4800元(不含住宿費)。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交大新生 外校新生。 北一區教學資源中心7堂 【高中生先修大學課程】: http://ap.scu.edu.tw/ ★報名時間:5月9日至5月16日(第二階段)。 ★開課時間:5月22日起陸續開課。 ★課程項目:目前有東吳大學開設的「流行文化」、「華語電影與原著小說」、「德語基礎會話入門」、「現代歌詞欣賞與創作」、「德語入門」、「數位與生活」、「商業套裝軟體」等7門課程。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準大學生。 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75堂 【夏季學院通識教育課程】: http://n2.aca.ntu.edu.tw/N2/resources_detail.php?gid=1&nid=11 ★報名時間:5月15日至5月22日(第二階段) ★開課時間:7月3日起陸續開課 ★課程內容:包括「通俗文學與流行文化」、「工程與人類文明的生與死」、「法律與人生」、「性教育」、「親密關係的建造與修復」等75門課程。 ★課程費用:每學分400元(合作學校)或1200元(非合作學校)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準大學生 (校際選課合作協議學校名單) 國立中正大學3堂 【高中生先修暑期課程】: http://oaa.ccu.edu.tw/oaa1/bulletin.php?id=367 ★報名時間:6月19日至6月26日。 ★開課時間:7月3日起開課 ★課程項目:包括實體授課 線上課程的「普通物理(一)」」(3學分、4學分),以及須到校上課的「微積分(一)」」(4學分)等3門課。 ★課程費用:3140~4200元(不含住宿費)。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中正新生 外校新生。 國立中山大學1堂 【學士班錄取新生預修暑期課程】: http://oaa.nsysu.edu.tw/files/14-1004-167937,r701-1.php?Lang=zh-tw ★報名時間:6月16日前。 ★開課時間:7月11日起開課 ★課程項目:「普通物理(一)」1門課。 ★課程費用:每學分1140元。 ★修課資格:106學年度即將入學的中山新生 外校新生。
好書 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
「這女孩怎麼會來補習班聽報名說明會?」這是我對她毫不留情的第一印象。 當時正逢學校放暑假,這名女高中生染了一頭亮眼的金髮,還特地上過捲子,做出漂亮的大波浪。她長得很美,卻戴著假睫毛、化濃妝,耳環和項鍊拎拎啷啷,身上的T恤短到不行,肚臍露出來了,下半身穿著低腰裙,還故意把裙頭捲起來,裙襬短得嚇人,腳上踩著很高的高跟鞋,指甲的造型也很誇張,身上甚至散發出濃濃的香水味。 除了「辣妹」之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形容詞。我們名古屋人將裝扮花俏的女孩稱為「名古屋妹」,看到她後,我不禁想「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名古屋妹啊」。但也僅此而已,我之後對她的印象倒是不壞。因為,當我一如往常地向她深深鞠躬說「好的,交給我吧」時,她也低頭回答「麻煩老師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在補習班任教多年的我馬上知道了。「這孩子雖然看起來超誇張,但骨子裡其實是好孩子。」 學年吊車尾,決定挑戰日本最難考的慶應私大 和這對母女聊了一下之後,我才知道她就讀名古屋私立X女子高中二年級。這所學校被稱為「新娘學校」,可從國中一路直升到大學,幾乎不需要考試,但由於她品行不佳,已經多次被學校處罰無限期停學,再這樣下去事情就麻煩了(會無法接受校內推甄),而且她的程度根本無法考上其他學校──基於上述原由,媽媽聽說我們補習班的評價不錯,便將她帶到這裡來詢問報名事宜。當時,她在學校的成績是學年最後一名,偏差值低於30,糟到谷底的意思。 我先問她:「妳的第一志願是哪裡?」她馬上回答:「不知道。」於是我又問她:「那東大如何?」她說:「東大很土,我不喜歡,感覺很多男生都戴著厚厚的眼鏡,整天只會K書。」原來是這樣啊(笑)。「那慶應呢?有沒有聽過『慶應出帥哥』?如果妳能考上慶應,大學生活一定能過得多采多姿。」聽我這麼說,她笑了出來:「哦哦,真的耶!慶應的男生都很帥!我要是能考上慶應,聽起來就很厲害!」 就這樣,這個偏差值30、學年吊車尾的彩加,決定應屆挑戰日本最難考的私立大學──慶應大學。 高中二年級,英文一問三不知 訂好目標之後,我當場幫她考試,確認她的英文有沒有國中程度,國文如何……結果不出所料,真的非常糟。她的答案或許距離正確解答很遙遠,不過懂得當場思考,並寫出類似「主動」的答案。我對她最有好感的地方,是她無論面對任何問題,都能露出無憂無慮的笑容,開心地回答。她懷著「矇到就賺到了」的想法,不管對錯都會丟出答案,這種心態非常棒。 「妳看起來為什麼這麼開心?」我問她。「因為學校老師都不跟我聊功課,只有你一直問我很多問題。」原來是這樣啊,或許是因為學校老師對她的課業已經不抱希望了吧。 「我在幫妳考試耶(笑)。」 「彩加最討厭考試了!因為等分數出來,一切就結束了,很無聊嘛。」 「會嗎?我倒覺得分數出來後,一切才正要開始。知道自己哪裡不懂,把這些地方弄懂就好了,不是嗎?」 「哇!老師你好正面思考,太厲害了!既然這樣,彩加以後也會越變越聰明。」語畢,彩加爽朗地笑了。 「沒錯,妳一定可以脫胎換骨!接下來,妳會吸收很多知識,英文也會變得很好,如果考上慶應,一定嚇死身邊一票朋友。他們一開始或許不看好妳,覺得妳很有勇氣,但只是去當炮灰的,所以妳要是真的考上了,一定能變得超有自信,這點對於未來也很有幫助喔。」 「哇,彩加考上慶應耶,哈哈哈哈!」 我想這個時候,她還不清楚「慶應」兩個字所代表的意義,也不知道這間學校有多難考吧……我自己可能也是在搞不清楚的狀態下,對她說出這些話的。當時,我判斷她的學力大約是「小學四年級」。高中二年級的辣妹,學力是小學四年級,而我必須讓她在一年半之後考上慶應大學。福澤諭吉大人(慶義大學創校人),對不起,我太小看你了。 辣妹想像力驚人:「那個胖女生超可憐的!」 之後,她開始到我當時工作的名古屋補習班上課,一週三次左右。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接受辣妹驚人的想像力轟炸。 開始學習日本史之前,有天她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啊,這個女生超可憐的。」她邊說邊指著「聖德太子(註1)」這個眼熟的人名。我了解她為什麼會把聖德太子誤以為女生,因為最後一個字是「子」。從結論倒推回來嘛,我懂。但再怎麼說,聖德太子在日本史中的知名程度應該可以排進前十名,而且也絕對不會有人覺得他「超可憐的」,到底是哪一點、哪個字,讓妳產生這種錯覺的啊? 「嗯?為什麼覺得他很可憐?」 「因為,這個女生一定超胖的,才被人取這種名字。怎麼會有人叫做聖德胖子(註2)嘛。」聖德胖子……這種不知所謂的創意,實在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我……我說彩加,妳考過私立中學的入學考吧?所以才能進入現在這間女校。但妳居然連這個都不知道,會不會太奇怪了?」 「彩加參加入學考的時候,只有考國文和數學而已,現在好像要考四個科目的樣子,但彩加考的時候只有兩科嘛,所以社會當然不會啦。不過小學的時候,媽咪(彩加的媽媽)告訴我:『彩加,只要考上這所學校,之後就算不讀書也可以進大學喔!這樣就不用每天去學校死讀書了,所以妳要加油喔。』因為媽咪這樣說,所以我好努力準備!上國中一直到現在的這五年半我都沒有讀書,現在連數學和國文也都不會了。」 但再怎麼說,不知道聖德太子是誰也太誇張了……這種時候,我都會笑出聲音,因為只要我這麼做,學生也會受我影響而展現笑容。 「因為名字叫做『太子』,所以就誤認為對方是胖女生……」這種以日常經驗中自然產生的既有概念來進行思考的方式,在心理學中稱為「質樸概念(Naive Conception)」。因為實在太誇張了,我忍不住稱讚她說:「妳實在太天才了!」這裡使用的是心理學裡的換框法(Reframing技巧,也就是改變想像的架構和觀點,並加以稱讚。彩加一聽,馬上得意忘形起來。 「哪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啊!任何人看到都會這麼想,對吧!」彩加得意洋洋地說出自己的主張(笑)。像這種時候,我都會笑著跟她說:「妳好吵喔!」每次彩加只要一得意忘形,就會像這樣耍嘴皮子來強調自己的正當性,這就是她的特色。她總是不屈不饒地強調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過她也願意聆聽別人的話,改變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她率真的地方)。 好壞取決於想法,師生建立信賴關係 「好!這樣好了,現在換妳告訴我一個日本史裡妳所記得的最厲害的事情!」 「唉唷,人家不知道嘛。」 「起碼知道一個吧?隨便都好,請妳動腦想一想。」 「嗯……我想不出來啦。啊!有了!建立一個好國家……(註3)」 「喔喔喔喔喔!很厲害喔,這個不錯!」 「還有平安京(註4)。」 鎌倉幕府竟然被她和平安京湊在一起,差點讓我跌破眼鏡。(我還以為「建立一個好國家」之後接「鎌倉幕府」是全日本國民都知道的常識……附帶一提,目前教科書的主流認為鎌倉幕府創立於1185年,這麼一來就不適用這個順口溜了,還請各位見諒。) 不過,我決定採取正面思考!至少她還知道「兩件」歷史相關的事情啊!沒想到她接著說出一句話,馬上把我的正面思考打入地獄。「但是啊,老師,平安京到底是什麼人?」 聽到彩加超級缺乏常識的答案後,我忍不住虧她;她的反應卻是出乎意料的得意洋洋,看起來很開心的樣子。於是我在心裡覺得「這孩子可以」,並且在不斷虧她的過程中,開始了每天的指導。 我習慣在每一次和學生見面時,努力找出這個學生的五個優點,然後說出其中最棒的一點來稱讚他:「這一點很棒喔!」稱讚的內容可以是任何事情,例如:「一般人在這種時候都會緊張,你卻能那麼自然地笑著對大家說話,好厲害喔。」接著再開始虧他,像是:「不過你能想出這種答案,還真是滿蠢的啦。」這麼一來,不但自己開心,對方也能感受到「這個人願意接納自己」,因此對我持有好感,也會願意和我開玩笑。我將這些技巧運用在彩加身上。 藉由這個技巧,她學到了「每個人的優點也都是缺點,而缺點也同時是優點,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你的想法」這個道理。我們兩人就這樣一邊建立信賴關係,一邊開始了兩人之間的爭防戰。 ※註1:聖德太子,日本飛鳥時代的皇室成員,被推古天皇冊封為皇太子,並任命為攝政王。日本知名偉人。 ※註2:「太」這個字在日文有肥胖之意。 ※註3:日本學生背誦歷史的順口溜,音同1192,剛好是鎌倉幕府成立的時間。 ※註4:日本平安時代的首都,也有獨特的背誦順口溜,所以彩加才會弄混。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的《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第一章 與金髮辣妹彩加的第一次接觸 《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 《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 【作者】:坪田信貴 【譯者】:龔婉如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4月27日 【書籍規格】:平裝 / 272頁 / 18.2 x 25.7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iRMN3x *讀冊: https://goo.gl/26qRD9
好書 歷史告訴你,魯蛇也能成大器
《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呂捷親授,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 說起魯蛇的鼻祖,首推韓信。 秦末天下大亂,出生淮陰的韓信,因為從小生長在窮苦家庭,沒父沒母無兄無弟,每天帶著一根長劍跟一把簫在街上閒逛,套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典型的小混混、七逃囝仔,更嚴格來講,就是具有攻擊性的遊民。韓信出生時機不好、家裡環境不好、連造型都不稱頭,可以說是整個魯到底了啊。 當年可沒有遊民之家喔,遊手好閒,沒有一技之長的韓信,混到後來連吃飯都成問題,靠著今天吃這家,明天吃那家的白吃白喝過日子,時日一久,就算是慈悲心腸的村長嫂也凍未條!這天看準他要上門,連碗筷都不擺上,年少氣盛的韓信,儘管平時神經大條,看到這個景象也老大不爽,不吃嗟來食,甩頭就走。 走沒多久來到溪邊,平時常給他點心的大嬸們還是挺熱情地把飯盒裡的飯菜拿給他充飢,他邊接過來邊滿懷感謝地說:「大姊,等我發達了,一定準備好酒好菜來報答您。」沒想到和善的大姊完全不給面子:「算了吧,你都過不了這時,我哪敢想你會有來日。」韓信忍住飢餓,連飯菜也不拿,面紅耳赤地低頭走了。 韓信的自尊心二度受到打擊,沒想到衰運會連莊,厄運真的不只一兩樁,街角等著他的是盤踞在街市,人稱「菜市仔口大摳ㄟ」的蔡興,一夥人等在那兒,「大摳興ㄚ」帶頭挑釁說:「你這個沒路用的咖小,別以為拿著一把破劍就可以假鬼假怪,中看不中用,有本事就來定孤支啦,不然⋯⋯」蔡興比了比胯下:「你從這裡鑽過去,我就饒你一命。」 沉得住氣,擺脫魯蛇第一步 韓信原本已經餓到不行,連站都站不穩。這時一被刺激,哪忍得下這口氣!男兒膝下有黃金啊!韓信脹紅著臉,額頭青筋暴跳,抓著劍柄,準備跟蔡興一決勝負,反正都已經窮途末路,為了一口氣,拚了啦! 眾人圍著呼叫吶喊,正等著看好戲的時候,原本劍拔弩張的態勢卻突然急轉直下。 韓信突然頓悟,正所謂:「俗辣枉做,性命枉顧。」他啪一聲跪倒在地,三步併兩步地爬了過去。所有人先是愣了幾秒,接著大笑如雷般爆了出來,毫不留情。 同學啊,你們以為這時候就是要戰才是勇者對吧!NO~NO~NO~匹夫之勇也是魯蛇的特徵,姑且不論韓信打不打得贏,要是不小心打到蔡興葛屁了,光是市場圍觀的民眾出庭作證,韓信這個牢勢必會做到屁股長瘡。而且古代「殺人者死」是鐵律啊!當年可沒有廢死聯盟喔,沉得住氣,這是韓信跳脫魯蛇的第一步。 韓信受胯下之辱,這個臉丟到幾千年後你們還在笑。但是從這天起,韓信認清自己只是橫走在市街上的俗仔,等人賞飯吃只有被羞辱的份。LP都鑽過了,還有什麼會比這個更糟糕的呢?他也接受自己是隻沒有資源、沒有依靠的魯蛇這個事實。絕對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決定離鄉背井尋找飯票,希望有一天可以光榮返回來,大聲唱〈回鄉的我〉這樣。 在那個時代哪個地方絕對有飯吃呢?當然是當兵啊! 要從軍也要找個穩當一點的。韓信雖然悔悟了,但多少還是留有一點魯蛇心態,想想有地方包三餐就好,其他不用想太多。於是西瓜靠大邊,他投靠了項梁。結果在「定陶之役」的時候,項梁被他原本看不起的章邯打敗,人頭落地,項梁的侄子項羽因此取而代之,韓信也好狗運脫離了二等兵的角色,獲選為「執戟郎」,就是儀隊隊員啦!這時候的他更接近權力核心了,常常可以在大王眼皮底下走來走去。 力拔山兮的項羽在「鉅鹿之戰」闖入章邯手下強將的陣中,殺得血流成河,還逮捕王離、擊殺副將蘇角,報了叔父被殺的一箭之仇。最後收編了各路諸侯,聲勢如日中天。 大公司再好,也不要苟安養老 韓信冷眼旁觀,看清了諸侯的各懷鬼胎,於是雞婆提醒項羽,不必再尋找秦軍的主力會戰,要抓緊時間避開秦軍,因為劉邦已經抄小路往關中去了。先前楚懷王與各路諸侯約定,先入咸陽者就可以稱王,如果項羽不聽建議,一定會喪失先機。沒想到項羽整個在興頭上,一心只想與秦軍會戰,不接受韓信的建議。果不其然,劉邦率先入關。 最讓韓信對項羽絕望的是,項羽竟然還自稱西楚霸王,架空楚懷王為義帝,把他流放到湖南的小地方。韓信的忠告進不了項羽的耳,於是韓信最後做了決定,他要逃離楚營,夜奔到漢王劉邦的營區。記住,大公司再好,如果未來沒有發展性,那你一定要跳槽,千萬別抱持著魯蛇苟安養老的心態! 魯蛇韓信在漢營中不改其性,在軍中仍是夸夸其言,滔滔不絕地大放厥詞。其實韓信天生就有演講的才能,再加上在市井混久了,口才當然不輸人。他高談:「楚軍只是外強中乾,漢王雖然目前兵力不大,但未來一定有辦法爭霸天下。」這番謬論在他人眼中實屬牽強,但碰巧路邊經過一個蕭何,聽了以後驚為天人,要他夜裡到帳下說個分明。結果帳裡細聽果然有理,便決定推薦給劉邦,讓他到電視台,上CALL IN節目為政策辯論。 沒想到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劉邦還沒有召見韓信,也沒有發通告給他。性急的韓信老大不爽,於是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又打算溜出漢營。二度跳槽的他這時有些徬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正在三心兩意之時,後方傳來達達的馬蹄聲。韓信一驚,心想:「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逃兵!」萬一被抓到很可能會因為逃兵而斬立決!這該如何是好? 沒想到,追來的是蕭何。蕭何牽起韓信的手,唱著:「Baby don't go~」這就是流傳千古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感動於蕭何的惜才,也真的是離開漢營才發現無處可去,一動不如一靜,好馬吃回頭草又何妨,就留下吧。 話說蕭何氣喘吁吁帶著韓信回到劉邦帳中,一見到劉邦,蕭何就把握機會推銷,大力吹捧韓信。劉邦眉頭一皺,立馬把軍中第一職位「大將軍」許諾給了韓信。劉邦為什麼這麼容易就把職位授給一個完全不了解的人?難道蕭何就是傳說中的有力人士嗎?還是劉邦真的這麼知人善任? 其實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劉邦看到韓信這位罕世奇才正是他現在最缺的軍事將領。出身亭長的劉邦一路打來,靠的都是街坊鄰居,像是開馬車的夏侯嬰、管監獄的曹參、在衙門寫字打算盤的蕭何、殺狗的屠夫樊噲,但這些人說實話只是烏合之眾,缺乏紀律與培訓,一旦碰上正規軍便有如以卵擊石,因此當務之急是找到軍事幹才。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立功留青史 韓信是怎麼通過劉邦的面試呢?遇到瓶頸的劉邦其實也是另一隻魯蛇,雖然還不至於是喪家之犬,但面對勇猛作戰、強悍霸氣的項羽,心中還真是舉棋不定、一籌莫展。韓信一開口,首要就是先重建劉邦的自信心,他以曾在項羽軍中的經歷開始說起,抨擊項羽雖是威風八面但吝於賞賜,也就是小氣。另一方面,他雖然攻城掠地,但仍囿居彭城,地域觀念極深,眼光狹窄。第三,項羽的人緣不好,因為他常大小眼,分封諸侯不公平,所以引起怨聲載道,還迫害楚懷王喪失了盟主,更加顧人怨。第四,項羽動不動就屠城燒屋,讓黎民百姓叫苦連天。 韓信一番話說得劉邦恍然大悟、如釋重負、眉開眼笑,他接著又直指三秦,點名章邯、司馬欣及董翳瞞上欺下,塗炭生靈,自己卻活得開心爽快。所以若要打敗項羽,他們三人便是首先要拿下的目標。劉邦一聽恍然大悟,心頭澎湃洶湧,連聲讚嘆韓信真是孫武再世、樂毅再生啊!所以用心觀察、留意細節、勤練口才也是脫離魯蛇的方法之一! 兩天之後,劉邦築台拜將,正式授與韓信大將軍的職位,但是在十萬大軍擂鼓震天的威嚇聲中,手持虎符、高舉令旗的韓信其實還沒有真正脫離魯蛇形象,營帳中流傳的竊竊私語都在討論他是哪根蔥。靠著一張嘴打天下,沒人相信他會是溫拿。 韓信一點都不著急,他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劉邦的軍隊問題在紀律與訓練,他們一打就亂、一亂就敗、一敗就散,簡直跟即溶奶粉一樣!所以他著重組織編組,並在軍隊潰散後迅速地組織集結。韓信點兵可不只是算人頭、數饅頭的算術題,也是一種組織與戰略,短短的時間,韓信就編整了一支可以打仗的隊伍。 秋天,韓信表現的時機來了,韓信獻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把三秦的大軍引到修築的廢棄蜀道,再領奇兵由陳倉殺出,占據關中,建立了戰功,終於脫下了魯蛇的外衣,名留青史。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圓神出版《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呂捷親授,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第1章 歷史魯蛇全人物攻略 《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呂捷親授,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 【作者】:呂捷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29日 【書籍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aNbfo2 *讀冊: https://goo.gl/fHUU7a
好書 【系主任推薦】—《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
《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 本系列文章摘錄自《大學財經科系指南-選對科系你就是最搶手的CEO》,將帶領同學一窺各大學財經科系系主任口袋中的入門好書,藉由好書的閱讀,不僅能了解財經學群各領域的樣貌,更能建立良好的人生與學習態度,跨出未來成功的第一步。 對財經學群有興趣的您,絕對不能錯過《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 ============================================================================ 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大學問網站合作出版的《大學財經科系指南-選對科系你就是最搶手的CEO》專書,彙整 256 個財經學群科系,深入採訪 69 個系所,超過百位大學財經領域的學院領袖,全面剖析財經學群學生未來就業方向和產業發展趨勢,作為學子選填科系志願的指南。(想瞭解更多?按我點擊進入) 推薦人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主任蘇永盛。 (點擊校系進入看介紹) 推薦理由 作者本身是會計師,透過故事讓讀者隨著情節解開企業會計的心態、造假帳簿的技巧、小事不查累積成大錯等常見問題。 《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 【作者】:山田真哉 【譯者】:林冠汾 【出版社】:台灣角川 【書籍簡介】 可愛女大學生會計師藤原萌實,與入行一年的菜鳥見習會計師柿本一麻在各查核企業遇上一連串的奇妙事件。一一解開窗飾會計、侵占企業經營權、禮券詐欺等內容豐富的謎題,讓你迅速了解會計、公司構造,以及經濟構造! 史前未有、眾所期待的超實用經濟懸疑推理小說第1彈! (本文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好書哪裡買? --《大學財經科系指南-選對科系你就是最搶手的CEO》-- *台灣金融研訓院網路書店: http://goo.gl/jRVgCD *博客來: http://goo.gl/jdcKU7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 http://goo.gl/IfDEOA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goo.gl/ldB5nQ --《女大學生會計師事件簿》-- *博客來:http://goo.gl/TtU4AF *讀冊: http://goo.gl/DRcPR2
高中學科 【高中物理】重新認識「相對論」
愛因斯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我們提到過許多物理學的方程式都有它適用的範圍,例如:動量為質量與速度的乘積(p=mv),你是否曾想過速度(v)是否可以是任意值呢? 本文介紹的是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有別於他在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距今已超過一百年,並且被物理學界普遍接受為一個比牛頓力學理論更為正確的理論。這個理論長久以來已經改變了科學家對時間和空間的看法。 相對論 ≠「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 相對論是什麼?一般常見的誤解是認為「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就是相對論。例如大小是相對的、高矮是相對的、好壞是相對的…等等。聽起來好像有些哲學上的道理?不!這不是物理學中的相對論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相對論其實更與一個「絕對的」東西有關,這個東西就是(真空中的)光速。光是有速度的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例如打開電燈,電燈所發出的光就直接照射到書桌,令人感覺光的傳播是不需要花時間的。但那其實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所經驗到的尺度太小,以致於我們無法感覺到光的速度。 實際上光速大約為每秒三十萬公里,光到達月亮大約需要花一秒鐘的時間,光到達太陽則需要花大約八分鐘的時間,而光從房間的電燈到達書桌的時間則小到無法被感覺到。光速不只是快,而且是「絕對的」。這件事隱含著一個更深奧的道理,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經驗到的速度是「相對的」。 相對速度 想像坐在一輛平穩的高鐵上以每小時三百公里的時速平穩地直線前進,眼前的桌上擺了一杯咖啡。這杯咖啡有在動嗎?這杯咖啡對坐在高鐵上的人就像擺在家裡書桌上的咖啡一樣動也不動,或是說沒有速度。但對於窗外坐在地面上的人來說,這杯咖啡卻是跟高鐵一樣以每小時三百公里的時速在運動著。所以我們說一個東西是靜止或在運動,要說是「相對」於誰來講。這是否聽起來非常理所當然呢? 奇妙的是,光速不管是「相對」於誰來講都是一樣的!假設甲是一個人,乙丙丁是另外三個人,甲往前跑,乙追著甲跑,丙不動,丁逆著甲的方向往反方向跑。對乙丙丁三個人來說,甲的速度都不同,但如果甲是一道光,則對乙丙丁三個人來說,甲的速率都相同!這怎麼可能?! 時間與空間 這是可能的,但我們對時間與空間的看法要改變。光速是絕對的,這件事意謂什麼呢?這可以從速率是什麼來說起。當我們說一輛車的車速是每小時六十公里,意思是它每一個小時可以移動六十公里。小時指的是「時間」,公里指的是「空間」,所以速率是一個可以聯繫時間和空間的觀念。 當我們發現有一種東西(像是光),有這種難以理解的速率性質的時候,這代表為了在物理上理解這種奇妙的現象,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就必須要改變。以往我們以為時間和空間是獨立的,但現在發現時間和空間互相之間有一種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兩者形成了一個「時空」,這使得光速的「不變性」,得以實現。也就是對不同(速度)的人(觀察者),時間會有某種變化,使得不同的人量到的光速是不變的,簡單說就是每個人的時間,走得不一樣快!所以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四維時空 當我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三度(三個維度)空間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我的手中如果拿了一支筆,可以「左右」、「上下」、「前後」移動。沒有其他的方向了!(對吧?!)這三個維度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有的,我可以「旋轉」我的筆。例如先擺在左右方向,我可以把它轉到上下方向。也就是「轉換」到不同的維度。它在「左右」方向的長度變短了,但在「上下」方向的長度變長了。但這種轉換遵循某種規則,這個規則就是筆的長度還是不會變!這種「空間長度」,在「空間轉換」下的「不變性」就是三度空間的旋轉特性。 剛剛提到一支筆只有三個可能的「移動方向」。實際上還有一個,就是沿著「時間方向」的移動,也就是它經歷了時間。所以時間是否是第四個維度?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但在相對論之前,這種觀念並不是很有用,因為例如說我們可以把左右方向的長度轉成上下方向的長度,空間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但空間與時間之間則被認為無法互相轉換。(我們可以把空間轉換成時間嗎?或是時間轉換成空間嗎?) 然而相對論中光速的「不變性」提供了我們一個新的轉換觀念,就是我們現在可以做出介於時間和空間的「旋轉」。怎麼辦到的?「往前衝」就是了!(也就是產生一個速度)為了讓光速對不同的人而言是相同的,不同相對速度的人(觀察者),手錶上(或生理上)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可以看成是某種時間與空間的旋轉。這種時空「轉動」叫做羅倫茲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所以相對論在物理學上的重要性是它提供了我們一個新的時空觀,在這當中我們的世界不是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而是一個「四維時空」的觀念。 相對論效應 由四維時空的概念可以推論出許多現象,例如光速實際上不只代表光的速率,也代表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能夠被加速達到的最高速率。此外還有許多相對論效應包括「動鐘延緩」、「動尺縮短」、「質能互換」等現象。更詳細的討論我們留待以後說明。 相對論的觀念初看之下似乎是使得我們對世界的描述變得更複雜了,但其實四維時空的世界是更具有對稱性的,且對世界的描述常常是更簡單而美妙的。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逝者如斯夫<淺談相對論>
高中學科 培育研發人才,先從高中數學扎根
全球科技日益發展之下的高度技術化知識經濟社會時代,台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研發。我們必須要從傳統的代工製造,轉型為具創意及有研發能力的高科技產業,從價格競爭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國家競爭力。 台灣經濟發展和研發的關係 曾擔任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處長的林福來教授強調,國家競爭力受到研發人員的人力與能力直接影響,台灣高等研究人力雖然有成長,但是比先進國家還是落後,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我們的研發創新能力將會繼續落後。 在目前經濟蕭條下,我們應該傾力培植研發人才,唯有優秀研發人員──尤其是數學人才──才能解決科技問題,研發設計出顧客滿意的新商品,全面取代舊有領導品牌,在市場中產生破壞性創新,讓經濟邊際效益大幅提高。 研發倚重數學 筆者曾在英、美、澳共八年取得工程碩士及數學博士,也曾在澳洲任教兩年,在此期間從事涉及通信工程(編碼與解碼、密碼)、藥物設計、基因調控網路、代謝網路以及汽車控制系統的數學方法之研發。發覺研發必須運用數學專長人員建立的數學模型,舉凡生物醫學、生物科技、綠能科技、奈米科技、資訊科技等科技產品以及電子、機械與各種工程產品的開發設計都需要不同的數學領域的知識。 科技產業開發創新製程與產品時,研發人員需要更強的數理能力來應對,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研究所的楊光磊博士(曾任台積電研究發展基礎專案處處長,目前擔任台積電美國處長)認為,從代工產業走向創新研發,遭遇困難就要想出新的模式解決問題,此時數學能力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台灣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問題 在英國和澳洲期間,我指導解決了一些從台灣來的碩士生及博士生的問題,這些研究生從事工程、科技研究開發的主題,他們的共同問題就是缺乏具體、完整的數學概念。 去年,我曾為四位考進三所台灣頂尖大學工程學系的同學教授微積分,發現他們缺乏許多數學的根本概念。我們的大學入學考試引導學生走向嚴重錯誤的數學學習過程,日後即使有強大的工程或科技背景,在進行研發時,將會為不知如何運用數學或不知運用什麼數學方法所困。我已經教國際學校、外語學校和本地高中的數學課程兩年了,他們和本地學校的同學一樣很會解題,遇到大範圍考試的實用問題就經常不知道運用什麼數學方法解決。顯然,這些同學學數學時,並沒有周延地學習。 高等數學的基礎在高中數學 大學所學的數學,不只是運用到高中數學的公式而已,具體、周延的數學概念更是重要,高中數學一定要以清晰的表達教授這些數學概念,才能避免繼續以不完整的方式學習大學數學。我們應該植入完整而又確切的數學理念融入學生的數學認知過程,作為學習大學數學的根基。 日前新聞報導中,台灣幾位大學數學教授都指出,目前高中生沒學好高中數學,到大學修微積分時,老師還要再教高中數學。 調整高中數學教育方式 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式應該是: (1)將數學名詞定義翻譯成清晰口語。 (2)仔細證明與說明定理、公式。 (3)熟悉符號的操作。 (4)聯繫各個單元和各個主題。 (5)先學解析才學解題。 (6)透徹瞭解代數式子與幾何圖形在一維、二維、三維空間的各自不同關係。 錯誤的數學學習方式如下: (1)背公式、抄答案、背解答步驟、背題型。 (2)背特殊公式、背特殊解法、不斷解習題而省略思考過程。 作為高等數學(理、工、財、經、商、管)基礎的高中數學,應該教給高中同學基本的數理邏輯(或符號邏輯),並且由不同領域的數學方法看同一個問題,以便訓練思維延展性以及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 以優良高中數學教育奠基經濟發展 科技產品的研發是專門知識、夢想、瘋狂的點子與數學的總和,而最終也最關鍵的就是數學。大學數學課程份量很大,老師不會教基礎高中數學,為了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我們要將完整而又確切的數學理念植入高中同學,將來銜接大學數學時,才能被培植成為能自主思維的優秀研發人員,設計出優良新商品,使台灣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產出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經濟體。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台灣高中數學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