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展覽 長榮大學美術系小品展 「黑市交藝」 宇慶文化教育基金會與大學合作初體驗
為鼓勵學生創作,長榮大學美術系每年舉辦小品展,希望透過作品展售,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並讓學生提早了解藝術市場及生態。110學年度小品展「黑市交藝」於5月9日(一)於本校圖書館B1長榮藝廊開展。此次共計209件作品參與展出,其中平面類作品130件,立體類作品79件。這次展出作品包含油畫、素描、水彩、雕塑、陶藝、金工等類型小品,作品類別豐富且多元,展現學生創作力及課堂學習成果。 財團法人宇慶文化教育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長期致力於文化及教育活動,贊助台南多所國、高中、小學及教育機構,辦理許多相關藝文活動。這次與長榮大學美術系合辦之「美術系110學年度美術系小品展」為首次與高教端的大學合作。董事長鄭光吉本著對教育的熱誠與藝術的支持,主動與長榮大學美術系合作,希望文化教育能與美術創作碰撞出更多藝文的可能,並在本次小品展選購了11件平面作品。宇慶文化教育基金會除大力贊助經費,也規劃後續長榮美術系學生作品在宇慶書屋展出的可能。 宇慶文化教育基金會長期扶持社會教育文化的發展,美術系以培育藝術創作專才及藝術相關人才為目標。兩者的合作,希冀鼓勵美術系學生更努力、更有信念的藝術創作成為永續的可能。 美術系小品展自5月9日展出至5月13日,小品展作品類別多元,題材豐富,歡迎前往欣賞選購。 展覽主題:美術系110學年度小品展「黑市交藝」 展覽時間:111年5月9日-5月13日 展覽地點;長榮藝廊(圖書館B1) 主辦單位:長榮大學美術學系 贊助單位:宇慶文化教育基金會
展覽 長榮大學應日系與六龜高中合辦日本祭 共創六龜池田屋新風采
由長榮大學應日系首次在六龜池田屋承辦活動取名「黃金五月週-日本文化祭」,自4月30日至5月13日安排室內文物展覽,於今日(7日)舉辦活力開幕式,透過六龜池田屋這棟日式歷史建物的重生延續人文、社會、文化生命,藉由日本文化的推展讓大家更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歷史典故與藝文行事,與六龜社區協力共同營造亮點。 開幕活動邀請長榮大學董事長黃仁村、校長李泳龍、六龜區公所區長陳昱如、六龜高中校長梁華蓁、六龜國小校長朱淑如、社團法人高雄市六龜關懷協會等多位貴賓參與,擁有國中部、高中部的六龜高中以學生獨唱日本動畫主題曲揭開序幕,更動員多位師生展演大提琴重奏、阿卡貝拉、合唱等多元創作組合才藝表演串場,六龜高中校長梁華蓁致詞時提到,很開心長榮大學願意來到六龜租下池田屋發展文化及教育,也很感謝長榮大學給予機會讓六龜高中現場擺攤介紹特色課程讓大家認識,期望未來兩校能繼續攜手啟動深度合作。六龜高中結束精彩表演後,緊接著長榮大學應日系文化小天使們以鏗鏘有力的祭典舞蹈「盂蘭盆舞」帶動現場氣氛活力滿溢,後更由應日系老師歐薇蘋帶領學生展演日本茶道文化,舉手投足間將款待客人的心意注入茶水中,每個步驟及細節極為講究,透過展演讓現場居民及來賓感受其文化的意涵和精神,下午舉辦戶外日式遊戲區、入學處更將長榮大學一期一會「扭蛋巴士」駛入現場,透過歡樂的氣氛感染現場居民,不論是扭蛋遊戲或是巴士彩繪、遊戲區等等都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六龜池田屋開幕式現場不僅散發著教育熱情及藝文氣息,熱鬧氛圍加上濃厚的日式風情,再再都讓疫情下受影響的鬱悶心情瞬間煙消雲散。 應日系主任吳幸芬表示,室內文物展覽由應日系學生擔任導覽員,同學們透過日本文化介紹、文獻整理、文化導覽、文物看管、環境整理、日式建物生活體驗、影片製作等經歷得到豐富的行囊,室內文物展覽的3幅日本字「露」「蔵」「心舞」為這次日本文化祭的中心主軸,「露」讓學生展露學習成效,「蔵」為藉由這次活動將深藏久遠的歷史傳達給大家,「心舞」則期透過長榮大學的用心付出,讓參與的居民內心舞動。身為導覽員的應日系學生廖昱涵表示這次活動除了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接軌未來,不斷調整、進步更新資訊更是讓自己收穫滿滿。 六龜池田屋的前身為高雄客運站,日治時期為日本人池田兵太郎經營的日式旅館。高雄市政府自2017年起爭取營建署「前瞻計畫-城鎮之心」經費,重新打造六龜老街,再現百年山城魅力。六龜早期曾是採樟及林業重鎮,池田家在二戰前於池田屋經營旅館,二戰後改為酒家,後再變身為高雄客運站。池田屋一百年來見證了許多人事變遷,可以說是紀錄先人歷史的文化寶庫。 長榮大學善盡社會責任,向來為推動永續發展不遺餘力,六龜區公所區長陳昱如表示非常感謝長榮大學的進駐,招標此歷史建築。校長李泳龍表示,未來長榮大學將持續與六龜區公所攜手重現歷史風華,同時將長期提供給學校師生作為充滿異國風情的學習場域,目前正規劃多元推教課程營運計畫,包含師生移地教學、實作課程、實習等,陸續導入校內各單位教育及資源進行整合,希冀與六龜社區、在地學校協力合作創造新的教育模式與發展。 「黃金五月週-日本文化祭」室內文物展覽活動日期將至5月13日,誠摯邀約大家與六龜居民共同來參與,一起來了解日本文化,認識歷史與傳統,感受這歷史建築帶來的異文化憧憬,為歷史復甦串起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絆」(註:日文發音Kizuna,象徵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及切不斷的情感牽絆)。更期許增廣地方居民之國際視野與人際間之互動,提升地方文化風情。
展覽 長榮大學美術系及翻譯系首次跨域合作 翻轉既有展覽模式開拓新視野
長榮大學美術系111學年度畢業展「美術美術美麗的騙術」5月3日於本校長榮藝廊展出,此次共有24件平面類作品及17件立體類作品參與展出,平面類作品包含油畫、素描、複合媒材等,立體類作品包含陶藝、雕塑、金工等,有別以往的作品風格,呈現多元化的藝術創作。 美術系畢業展首次與翻譯系合作舉辦,開幕儀式採同步英文口譯、主持,現場亦有翻譯系同學進行中英文的導覽解說,讓參觀的人更加了解作者創作理念及作品創作意涵。此次跨領域合作,讓美術系及翻譯系同學體驗不同的畢業展覽模式,也開拓了國際多元化的可能性及新視野。 美術系主任朱紋皆提到,美術系很多學生在入學以前都非科班學生,且無美術相關基礎,然而經過四年專業的美術教育與訓練,都可以創造出很優秀的作品。他表示曾經擔任過這屆畢業生的班導,有如同家人般的情感,如今四年後的今天,可以看出他們的成長及成果,感到十分欣慰。也非常感謝系上老師們的用心及同學的努力。 畢業班導師洪音勻婷老師表示,這屆學生是她歷屆以來帶過最特別、最有趣的一個班級,班級中的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這些個性和特色也都反映在作品上,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出他們豐富多元的創作能量。 畢業展「美術美術美麗的騙術」,校內於長榮藝廊展出,時間自111年5月3日至111年5月6日,每日9:00至17:00。校外展於高雄文化中心至真堂展出,展出時間自111年5月20日至111年5月31日。展出作品類別多元,題材豐富,歡迎全校師生前往觀賞。
展覽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第九屆畢業展「謬誤世代」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第九屆畢業展「謬誤世代」在傳統水墨的基礎上加入當代的思維與元素,讓國畫產生新的創意!? 年輕藝術家們各自發揮、包羅萬象的作品樣貌,為傳統國畫打開新格局!歡迎前往參觀給予支持與鼓勵! 台南場: 展覽時間:5/28-6/3 展覽地點:長榮大學 長榮藝廊 感謝佛光山人間衛視報導
展覽 移師六龜池田屋 長榮大學應日系舉辦「黃金五月週-日本文化祭」
六龜池田屋的前身為高雄客運站,日治時期為日本人池田兵太郎經營的日式旅館。高雄市政府自2017年起爭取營建署「前瞻計畫-城鎮之心」經費,重新打造六龜老街,再現百年山城魅力。六龜早期曾是採樟及林業重鎮,池田家在二戰前於池田屋經營旅館,二戰後改為酒家,後再變身為高雄客運站。池田屋一百年來見證了許多人事變遷,可以說是紀錄先人歷史的文化寶庫。 長榮大學善盡社會責任,向來為推動永續發展不遺餘力,於2022年招標此歷史建築,未來將與六龜區公所攜手重現歷史風華,同時將長期提供給學校師生作為充滿異國風情的學習場域,目前正規劃多元推教課程營運計畫,包含師生移地教學、實作課程、實習等,陸續導入校內各單位教育及資源,希冀與六龜社區協力共同營造亮點。 這次由長榮大學應日系承辦首次活動應節取名「黃金五月週-日本文化祭」,預計將透過六龜池田屋這棟歷史建物的重生延續人文?社會?文化生命。活動也將藉由日本文化的推展讓大家更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歷史典故與藝文行事。 活動日期自4月30日起至5月13日安排室內文物展覽,5月7日將特別舉辦開幕典禮,也規劃戶外日式野點茶道、試穿浴衣等多元體驗活動。誠摯邀約大家與六龜居民共同來參與,一起來了解日本文化,認識歷史與傳統,感受這歷史建築帶來的異文化憧憬,為歷史復甦串起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絆」。更期許增廣地方居民之國際視野與人際間之互動,提升地方文化風情。 活動地點地: 高雄市六龜區華南街9號 展覽日期:4/30(六)-5/13(五)室內日本文物展覽 開幕活動:5/7(六)開幕活動當日行程 10:00 室內日本文物展覽 10:10 黃金五月週-日本文化祭-開幕 10:15-10:45 六龜高中熱情贊助演出 10:45-11:00 長大應日文化小天使開場祭典舞表演 11:00-11:15 致詞 (董事長/校長/貴賓) 11:15-12:15 日式戶外野點茶道體驗表演 13:30-16:00 戶外屋台&遊戲區 16:30 活動結束
展覽 展現學生創作精華 長榮大學資設院111級畢展「壁磚」
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111級「互動設計學系」及「數位內容設計學系」兩系畢業聯合展覽-《壁磚》,於4月26日起盛大展開。本次展覽作品型態跨域多面,豐富多元,包含電腦遊戲、VR遊戲、桌遊、互動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共20組的學生作品參展。 111級畢展主題「壁磚」由著名的古董級遊戲「敲磚塊」發想,將四處碰撞的球比喻為設計者跳躍的思想, 點線面比喻為設計過程中的創造與建構,整體表現出設計者在設計發想、解決難題時, 不斷的找尋出路、來回碰撞,渴望能夠衝破厚實大牆的過程。 不斷被消滅的磚塊,也象徵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在老師帶領下一一被突破的每個學習上的困難。 展覽的二十組中包含在了畫面絕美、動作流暢的電腦遊戲「祈咒」和以環保議題為主軸的「植污人」、可愛風的射擊遊戲「King of the Meow」和天竺鼠大逃亡的「回家吧!天竺鼠」,解謎遊戲的「愛羅絲的回憶」、「解謎」,RPG遊戲的「Magic on you」,還有以台灣社會新聞事件為主軸的VR遊戲「五行輪迴」,機器人大逃殺體感遊戲的「Survive!」,Leap motion遊戲「A Light」;互動設計方面有以疫情為主題的「群聚感染」、「疫起來互動」,互動卡牌桌遊「懂吃」帶領玩者了解更多食材知識,「Wewory」試圖利用遊戲預防老人失智問題...,還有許多作品限於版面不及詳述,展出的每一項作品都是師生們一年半以來共同創作的精華,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歡迎您來現場體驗。 這次聯合畢業展於第二教學大樓三樓演藝廳外廳展出,展出時間自4月26日至4月29日中午12:00,並將於5月18日至5月20日參加位於高雄展覽館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放視大賞」競賽與展覽,誠摯邀請師生們蒞臨觀展為學生們加油,也請進場參觀時遵守防疫容留人數及相關規定,確實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展覽 元培茶陶所畢業生手作百件茶碗詮釋故鄉情懷
針對這次的畢業創作展,鄭足仔表示,「碗」一直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當「碗」與「茶」相結合時,捧在手心的溫度與香氣瀰漫,飲一口化入舌尖的柔順,裡外承載著記憶與感懷,因此藉由一個簡單手作茶碗開始,試著將各種原料材質、製作技法、造型結構、裝飾質感、功用機能,到觀念意象的呈現,以茶碗創作為媒介,在靜的思維、動的遊藝中,詮釋鄉土情懷、回憶成長歷程,也開啟自我對話。
展覽 新竹首場校園就業博覽會元培登場 醫藥衛護人才搶手
新竹市今年首場大型校園就業博覽會--醫醫非凡,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登場,共有68家優質企業廠商,提供2,236個職缺,其中醫技相關的名額占6成以上;現場還安排虛擬職場體驗及模擬面試體驗活動等,提供專業職涯諮詢,讓畢業新鮮人能找到自我興趣與目標,也能發揮所長找到理想的就業機會。
展覽 【2020圖畫書創作】藝教館展出得獎作品至11/1
為鼓勵兒童圖畫書創作、發掘及培育圖畫書創作人才,教育部所屬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以下簡稱藝教館)自95年起至今已辦理15屆「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奬」。本屆共186所學校、1,233名學生參與,參選件數959件,得獎作品共115件(含特優、優選、甲等及入選),於9月26日至11月1日在藝教館第1、2展覽廳展出,歡迎民眾免費參觀。 「全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自開辦以來累計近2萬餘名學生參賽,除了每年擇選適合3至12歲兒童閱讀的特優作品出版套書及電子書受到大眾歡迎外,更將歷年優秀作品數位化,藝教館建置圖畫書親子互動體驗區,運用互動投影及大螢幕觸控面板技術,一般民眾可透過動手做體驗圖畫書與兒童文學之美,讓優秀作品不僅可作為推動學生閱讀風氣之用,更賦予豐富多元的教育功能。 創作靈感來自社會觀察 今年獲得「特優」的作品,創作靈感多來自社會觀察,尤其大專組曾靖雯、張竹崴同學共同創作的「不完全抗議手冊」,故事發想於民主社會常發生的街頭現象,客觀如實的描繪,並以對開特殊裝裱設計,強化對立畫面,理性引領讀者深入思考,是一本適合家長、老師帶領孩子閱讀的優秀作品,深獲評審青睞。 高中(職)組特優陳可容、許佳欣同學共同創作的「阿公的藏寶圖」,作品畫面於技巧、色調、構圖均非常純熟,故事節奏也掌握極佳,尤以細膩畫面表現兒時記憶,充滿趣味,並以正面觀點表達時代變遷,實為極具創意的作品。 國中組林尚錞同學創作的「妹妹的秘密衣櫥」,畫面以粗細不同線條、繽紛艷麗色彩,搭配平塗裝飾圖案,散發強烈設計風味及現代感,呈現出全新的趣味;並以輕鬆幽默的敘事手法,表現家庭充滿愛的生活情境,極具創意,也令人會心一笑,獲評審一致好評。 國小高年級組陳蘋妤同學的作品「金門防疫大作戰」,在熱鬧的故事鋪陳中,結合時事、流暢有趣,帶領讀者體驗金門特有風俗民情。作者觀察入微的描繪細節,豐富、誇張的人物表情,非常符合圖畫書的創作精神,是完整而獨特的優秀作品。 國小低中年級組特優陳志冠同學喜歡觀察小動物,作品「動物玩遊戲」用色鮮明大膽、線條簡潔,以活潑生動的敘事手法,凸顯團體生活,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簡單筆觸、自然刷色,營造和平共處的氛圍,使整本書充滿童趣。 北中南巡迴展出 為致力推廣兒童文學,藝教館結合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辦理聯合巡迴展出,地點除臺北外,更安排於臺南、臺中等地巡迴展出:11月5日至11月29日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3展覽室;12月8日至12月20日於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1-5樓閱覽室,相關巡迴展訊息可至藝教館網站查詢,歡迎全國喜愛圖畫書及創意故事的大小朋友免費入場參觀,一起享受天馬行空的想像魔力!
展覽 【109暑假】全台27展館 活動集點換贈品
今年暑假,教育部結合所屬館所、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文化部所屬文化機構,聯合舉辦以「防疫不停學 探索ING」為主軸的「Muse 大玩家」系列活動,從2020年7月15日到9月底,計有超過568場次的講座、678場次的研習、422場次營隊及1萬74場次的展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上「Muse 大玩家」網站,並透過Line@及Facebook接收各類精彩的展演相關資訊,另更推出集章活動,凡持活動集點卡參訪各館所並集滿3點,即可擇任意一館所兌換贈品,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教育部、文化部所屬館所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於今年下半年接續推出精彩、多元的學習活動,包括博物館及圖書館規劃的豐富館藏資源及體驗展演活動,讓民眾於防疫期間,仍可於博物館及圖書館的各領域書籍、典藏品及展覽中,持續帶著熱情探索學習,與臺灣珍貴文化進行近距離的互動與認識,發掘各館所的寶藏。 國立社教機構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透過「點實成今-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60週年特展」邀請大眾一同認識「創新思考、解決問題、合作學習」的科展精神,記錄與見證60年的精彩風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時空探秘:滅絕、新生與未來幻境」特展,以劇場式虛實融合光影展演空間與沉浸式多層互動體驗設計,帶領觀眾穿梭時空,親臨遠古生物滅絕及現代地球毀滅的感官震撼。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機構木偶奇遇記」特展,喚起觀眾對於自動機械的興趣,體驗各機構木偶的操作。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策劃「柯南科學搜查展」帶領觀眾一同突破任務,亦可見到青山老師的手稿,深入了解柯南的世界。 【國家圖書館】:與實踐大學、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合作策劃「憶起上學!百年教育的四季交響曲」活動,透過AR互動展示,以一家四代人物在四個不同時代背景的15歲學校教室為腳本,帶領觀者感受1943年日治晚期(曾祖父15歲)、1965年戒嚴時期(祖父15歲)、1990年解嚴初期(爸爸15歲)及2020年現在(女兒15歲)不同時代背景的特色與氛圍,應用多元館藏文獻進行教育推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規劃「魯凱漁你相遇展」,述說了族人與溪流生態的平衡、漁獵之外的生態共生,傳達「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回饋於自然」的共融狀態。 國立文化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夢幻古圖—《康煕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利用數位技術製作一份「集三版之優點、補三版之缺失」的「康熙臺灣輿圖夢幻版」數位重建計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拿麼厲害:Malmananu !」特展,展示橫跨花東、來自6處不同部落族人,在原鄉踏實扎根的軌跡,探索當代原住民族的文化實踐之路。 【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第十九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透過國際徵件競賽與展出建立版畫藝術的交流平台,提供世界各地優秀及具創意發揮的版畫作品,促進版畫藝術的創作風氣。 【國家人權博物館】規劃「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帶領親子認識兒童權利,讓父母懂得尊重與傾聽,讓孩子學會表達並自我保護,共同在生活中捍衛人權價值。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舉辦4年一次的「2020臺灣國際拼布大展」,此次以「地球上的故事」為徵件主題,邀請來自美、加、巴西、英、德、以色列、南非等22國的拼布藝術家,展出372件藝術拼布作品,從生活與人文來探討創作,思考環境關懷與人文精神的當代藝術價值。 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院院區推出「『飛船與海怪』夏日兒童偶戲表演」,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製作專屬大型互動偶劇,以兒童學藝中心展區中飛船及海怪的角色,將書畫圖像轉化成立體當代偶劇,在奇幻、童趣的氛圍中,引領觀眾共同探索院藏和展覽內涵。 南院院區藉由「文人開箱蓋章闖關活動」,學習中國山水畫的完整的世界,帶領觀眾以「三遠法」將觀看山水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巧妙融合在一起。
展覽 【生物素養】科博館熱河生物群特展 11/27起展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窺探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熱河生物群》特展,將於108年11月27日起展出,為期6個月。展出距今大約1.25億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早期的古老生物群,包括攀援始祖獸、遼寧古果、十字裡海果、奇異帝龍及顧氏小盜龍等化石標本,期待與大家跨越時空相遇。對生物演化、古生物化石有興趣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特展。 熱河生物群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5億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早期的一個古老生物群,被國際古生物界稱為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蒙古、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等東北亞地區,中國北方則以遼西為代表。 三大展區 窺探演化奧秘 此次特展分為「走進熱河生物群」、「遇見熱河生物群」與「見證龍飛上天的證據」等3大展區,亮點展品包括距今1.3億年前的真獸類(有胎盤)哺乳動物-攀援始祖獸化石標本、遼寧古果與十字裡海果等2件植物化石標本、原始小型的奇異帝龍、顧氏小盜龍化石標本等。其中遼寧古果、中華古果、十字裡海果與李氏果等被稱為中國四朵花,是遼西地區出土的白堊紀早期最早被子植物化石紀錄;另展出正羽與絨羽化石標本,亦可讓民眾清楚看到羽軸與羽枝等細部構造。 此次特展除了向民眾展示熱河生物群相關的珍貴化石標本,也期望啟發民眾對於生物演化與恐龍和鳥等科學議題的興趣,另將運用跨界表演藝術的形式,以皮影戲、相聲及拉洋片等方式來述說古生物與演化的科學故事,帶領民眾進入遼西熱河生物群的世界,一探生物演化奧秘。 窺探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熱河生物群 【特展日期】: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5月26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票價資訊】:展示場票價一般民眾每人100元,一般團體每人70元。學生每人70元,學生團體每人50元。65歲以上假日憑證每人50元,平日免費。持恐龍卡、身障及導遊憑證免費入場。 【展場地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第一特展室 【活動官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覽 【108暑假】全台24博物館×美術館×社教館 活動全攻略
今年暑假,教育部結合所屬館所、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文化部所屬文化機構,聯合舉辦以「High客任務」為主軸的「Muse 大玩家」系列活動,從2019年7月初到9月底,計有超409場次的講座、1,436場次的研習、1,509場次營隊及1萬7,471場次的展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上「Muse 大玩家」網站,並透過Line@及Facebook(臉書)接收各類精彩的展演相關資訊。此外,亦有集章活動,凡持活動集點卡參訪各館所集滿3點,即可擇任意一館所兌換活動贈品。 博物館裡的典藏品、展區及圖書館的書籍是臺灣珍貴的文化及歷史,將藝術、自然、人文、與科技融合,以跨領域的新樣貌呈現。藉由博物館及圖書館規劃展示典藏品、書籍、展覽及豐富的體驗活動中,可激發觀眾產生更多思考及回應,透過互動體驗將學習趣味化,提供親子共學的多元學習空間,並從由展演活動帶來新的啟發。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利用暑假來趟豐富的文化之旅。 (各展館活動的日期與介紹,請於文末下載附件參考。) 社教機構10所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透過「避難˙包了沒!防災任務包」帶領觀眾以突破關卡的方式,學習臺灣地質環境、建立居家防災的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拍岸鯨奇」特展,將以鯨豚與人類相遇的潮間帶為交界點,從鯨的擱淺角度切入,帶出鯨與人的相互關係與生活故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策劃「與研究員有約」的活動,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及科工館共同打造的常設展示廳內,展示34種工研院研發的創新技術,此活動為展廳忠實觀眾和工研院研究員們,動手學習及交流互動的特殊活動。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海洋生物穿越大探索」的展覽,揭開海洋生物穿越史的秘密。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規劃「發現˙貝魯卡」集章兌獎活動,鼓勵民眾至白鯨展覽區觀察學習館內的3頭白鯨,認識海生館的照護工作,並對白鯨的研究成果產生新的認識。 文化機構13所 【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臺博『跳館』之旅」,開放觀眾遊歷臺博館、土地銀行展示館、及南門園區,透過各展館古蹟展覽,跳躍穿梭至古今文化與歷史之中。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仙怪歷險記」,讓觀眾透過AR與來自常設展重要文化轉化而成的仙怪互動,瞭解文物的文化意涵。 【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的「108年全國美術展」,是國內獲得高度認同的共辦競賽美展,藉由觀看不同形式表現的藝術作品以及創作語彙表達的情感想像,引導觀眾思考自身與環境的對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規劃的「亞太樂器常設展-多媒體互動體驗」,利用臺灣及亞洲各國特色樂器,揭開亞太音樂文化的神秘面紗,將太平洋上的各地風情集聚於此,向觀眾呈現。 故宮博物院 以動物園為主題策劃展覽,例如: 「故宮動物召喚師」的活動,藉由「故宮動物園」的意象,讓學童試著找回24隻動物失去的記憶,對照著圖鑑寫上正確的答案,便能解除記憶封印,以故事性方式帶領學童完成認識動物的任務。 「故宮動物園」暑期特展則是故宮博物院首次為學童舉辦的特展主題,展覽中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動物圖畫,將動物們化為故宮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細心照顧和精心挑選的神奇寶貝,增加孩童與動物形象之間的熟悉度與遊玩的樂趣。